前言:在秦王篇中笔者曾介绍,中国古代王朝最尊贵的两个封号,一个是秦王,另一个就是晋王。隋代晋王杨广,日后的隋炀帝。唐代晋王李治,日后的唐高宗。宋代晋王赵光义,日后的宋太宗。元代晋王甘麻剌,其子也孙铁木儿,日后的元泰定帝。

至于明代的晋王,其尊贵程度也不遑多让。洪武年间,首封晋王朱棡坐拥太原三护卫数万大军,又节制山西全省的军事,地位更在当时的燕王、日后的明成祖朱棣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王朱棡剧照

晋王一脉的字辈是“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代一共传了几代、多少位晋王。

第一代晋王

  • 晋恭王朱棡

朱棡,生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生母马皇后,太祖朱元璋嫡第三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国太原,开启了晋王家族在此地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传奇历史。

晋王府位于太原府城北部,今市区精营街一带,由朱棡的老丈人永平侯谢成负责督修。而晋王府在落成之后,立刻被朱元璋钦定为天下亲王府的标杆。其中位于五一路南段东侧的太原皇庙,更是全国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王府宗庙。

乙酉,工部奏诸王国宫城纵广未有定制,请以晋府为准。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制曰可。—《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原皇庙

尽管为了抬高朱棣的地位,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史》,对朱棡这位首封晋王都多有贬损。然而负责抓捕蓝玉案党羽之人,是晋王而非燕王,足以见朱棡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蓝玉案后,戍边亲王势力大增,而明军每次出塞,一般都是以晋王为主帅,燕王为副帅。而从明初大内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的记载来看,甚至连亲王去南京朝觐,都是由晋王来通知燕王。二者地位孰高孰低,自然是不言而喻。

洪武二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千户林茂到来。该本年六月二十一日晚朝,于右顺门钦奉圣旨:“你回去和你王说祭了社稷,同燕王一同来。着你王差人去和燕王说,弟兄两个一同到京。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王朱棡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晋王朱棡去世,享年四十一岁,谥曰恭。谥法“敬顺事上”“恭”

第二代晋王

  • 晋定王朱济熺

朱济熺,晋恭王嫡长子,生母晋王妃谢氏,洪武年间封为晋世子,娶开国元勋颖国公傅友德之女为晋世子妃。恭王去世后,朱济熺于当年四月袭封晋王。

身为太祖长孙,朱济熺甚至比皇太孙、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还要大上两岁。所以蓝玉案之后,这位晋世子长年留在南京不肯回到太原,终于引发了朱元璋的疑心。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朱济熺的外公谢成、岳父傅友德之所以没能善终,和他本人的觊觎之心脱不了干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世子相关剧照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在靖难篡位之后,一直视朱济熺为眼中钉肉中刺。当这位嗣晋王来南京朝觐之时,朱老四看见他之后,一面不无酸意地揶揄:“尔为皇考、妣长孙,钟爱尤笃”,一面含沙射影地警告:“尔居国年久,令誉已著”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三月,朱棣率军第二次亲征漠北,宣朱济熺及其世子朱美圭来鸡鸣山(位于今河北张家口)见驾,随即将二人软禁。当年十一月,父子二人被一并削爵废为庶人,同守晋恭王坟园。此时太原城中的晋王,已经变成了朱济熺的庶弟朱济熿。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朱棣率军第四次亲征漠北,又宣朱济熺父子来沙城(今河北张家口沙城镇)见驾,随即封朱美圭为平阳王,命二人迁居平阳(今山西临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亲征剧照

朱棣驾崩后,新天子仁宗朱高炽,当年和朱济熺在南京有深厚的同窗之谊,故而不但恢复了他的冠带,还尊称其为“兄王”,这在明朝是独一份。

赐晋济熺书曰:“皇帝致书兄王,念昔与兄朝夕同侍皇祖,同学讲习,又同饮食起处。兄弟之怀,夙夜惓惓。”—《明仁宗实录卷四》

仁宗驾崩后,继位的是宣宗朱瞻基,虽然他也尊称朱济熺为“伯王”,但却始终不允许其重返太原。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十二日,朱济熺去世,以其子朱美圭袭爵,追封为晋王,谥曰定。谥法“追补前过”“定”

  • 晋庶人朱济熿

朱济熿,晋恭王庶第三子,洪武年间封为昭德王,娶曹国公李景隆之女为昭德王妃。朱棣靖难后,改封朱济熿为平阳王,并让他与其兄高平王朱济烨一起,率领晋王护卫四千余人出居平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国公李景隆剧照

永乐初年,李景隆圣眷正隆,常常在朱棣面前说晋王朱济熺的坏话。而高平王和平阳王率大军离开太原,明显是为了分化晋王府。因此在高平王去世后,朱济熿就成为了晋藩内部反朱济熺势力的领头人。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济熺被废黜,朱济熿志得意满地成为了大明第三任晋王。此人小人得志,难免“骄恣暴横”,他不但将兄长和侄子幽闭于空室中长达十年,每天还仅给他们粝食(指粗恶的饭食)充饥。

朱棣此后重新册封朱美圭为郡王,目的自然是为了牵制朱济熿。此举大大激怒了这位新任晋王,史书记载其“出悖逆语”。当年在南京的时候,朱济熿就和汉王朱高煦意气相投。等到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二人更是频频私下串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宣宗御驾亲征剧照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宣宗御驾亲征乐安州,将汉王全家都废为庶人。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受朱高煦的牵连,朱济熿也被削爵废为庶人,发凤阳看守皇陵。不但如此,宣宗还削去了晋王府太原三护卫,终其一生未再重新册封一位新晋王,史称“晋国绝封凡八年”

第三代晋王

  • 晋宪王朱美圭

朱美圭,晋定王嫡长子,一代名将傅友德的亲外孙,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为晋世子。在开国太祖朱元璋的曾孙辈之中,建文朝皇太子朱文奎伦序最长,但他在靖难战争后即下落不明,故而朱美圭便是高皇帝的长曾孙。

也正因为这重身份,朱美圭行冠礼之时,特意由太原来到南京,由朝廷为其举行。晋王父子二人一个是长孙,一个是长曾孙,自然为朱棣所不容。正如前文所表,朱美圭在幽禁之中,足足陪伴了父亲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年明英宗剧照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由于新天子年幼,为了防止主少国疑,朝廷施恩于宗室。当年二月,朱美圭得以进封晋王,从平阳返回太原。从当时巡抚河南山西、行在兵部右侍郎于谦的上疏内容来看,晋王在山西军民之中的威望极高,难怪几代大明天子都为此忧心忡忡。

近因晋王之国,山西各府州县官吏、生员、耆民人等俱往朝见。动经旬日,妨误实多。臣考得先该礼部奏准官员有事朝见亲王,须有该部行移,方许离职。宜通行禁止,庶使免妨误。—《明英宗实录卷七》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六月,朱美圭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曰宪。谥法“行善可纪”“宪”

第四代晋王

  • 晋庄王朱钟铉

朱钟铉,晋宪王庶长子,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封为榆社王,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进封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明英宗剧照

英宗对这位新任晋王感觉很好,因为他祖父仁宗写信给定王朱济熺要尊称“兄王”,他自己写信给宪王朱美圭要称之为“伯父”,好不容易大明天子可以称晋王为“弟”,如何不令他心情舒畅?当时朱钟铉的姑父高逊有罪,英宗一面下旨“罢其禄给,革去冠带”,一面给晋王写信,里面的话看似亲切实则拿捏:“弟其明示朕意,严加戒饬”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正月,朱钟铉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曰庄。谥法“履正志和”“庄”。晋庄王一生无过,在位六十一年,可谓高寿令终。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朱钟铉熬死了两代继承人,我们也来看一看。

晋庄王共四子,嫡长子朱奇源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册晋世子,庶长子朱奇渶封义宁王、庶第三子朱奇溶封河中王、庶第四子朱奇瀴封襄阴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宪宗剧照

到了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为两宫皇太后上尊号,随即下诏推恩宗室:“亲王有长孙者,授以世孙,给一品寇服”。根据这个原则,晋世子嫡长子朱表荣,在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被册为晋世孙。为了突出世孙的地位,朝廷还特地允许他使用原本只有亲王、世子和郡王才可以戴的翼善冠。

己卯,晋王为其世孙表荣乞翼善冠。上特允之,仍令所司勿为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到了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初年,世孙之子朱知烊出生,晋王一家更是实现了四代同堂。看上去其乐融融,兴旺发达。

然而世孙朱表荣在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世子朱奇源则在弘治十年(公元1501年)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谥曰靖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世曾孙时代晋藩大宗世系图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一个全新的封号闪亮登场:世曾孙,获得者是晋王曾孙朱知烊。由于此时朱钟铉年事已高,朝廷命世曾孙服世子冠服,每逢进表笺及祭祀之类,代晋王行礼。

结语:由于篇幅所限,晋王家族的故事我们先写到晋庄王为止。此后袭爵的朱知烊及其子孙的故事,我们放在下篇之中再讲。

其实朱知烊能够被封为世曾孙,说明大明王朝的宗室袭爵制度,遵循的是长房继承制。朱钟铉、朱奇源、朱表荣、朱知烊,这是晋藩的长房。在朱表荣死后,虽然朱知烊只是庶出,但他的继承权,必须在祖父朱奇源嫡次子朱表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