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上月中旬马斯克宣布全球裁员10%以来,特斯拉内部的人员震荡并没有因此而趋于平静。

据相关人士透露,特斯拉内部的裁员已经进行了好几轮,近20天里连续有七八位高管出走,平均每3天就会有1位高管离职。

在中国区,情况同样严重。继4月份围绕销售岗位进行了第一轮裁撤后,近日,特斯拉中国区的第二波裁员已在路上。据悉,此次裁员涉及范围更广,涵盖客户服务体系、工程部门、生产线及物流团队等多个关键领域,裁员比例普遍在20%左右,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

针对此次裁员行动,特斯拉中国暂未做出回应。但马斯克本人在公开信中表示,多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工厂,随着这种快速增长,公司在某些领域内出现了角色和工作职能的重复。“在为公司下一阶段增长做好准备时,审视公司各方面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极其重要。”换句话说,特斯拉正致力于降本增效。

特斯拉销量低迷,中国市场尤甚

销量的疲软是促使特斯拉采取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举措的重要原因。

4月23日,特斯拉发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公司营业收入为213.01亿美元,同比下滑8.69%,环比下滑15.36%,低于市场预期,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在营业收入上出现同比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润方面,特斯拉的表现同样不乐观,一季度净利润为11.3亿美元,同比下滑55.07%,低于市场预期的19亿美元。报告期内,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7.4%,上季度为17.6%。报告期内特斯拉自由现金流为-25.3亿美元,而上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0.6亿美元,这是特斯拉自2020年之后再次出现负数。

这份不尽如人意的财报,主要归结于汽车交付的不良表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车38.6万辆,同比下滑8.5%,低于华尔街预测的44.9万辆。这是特斯拉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40万辆的交付,也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季度交付同比下滑。

中国市场销量的下滑幅度格外明显。5月7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约为6.22万辆,同比减少近18%,环比下滑超30%。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0.5%降至约6.7%。同时,过去的八个季度里,特斯拉有七个季度都是产量大于销量,库存压力日益增大,现金流吃紧。

与特斯拉的走低形成对比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增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2.4%。

有分析认为,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品牌交付量形成强烈反差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持续,汽车行业的销售走进周期性的低谷,较高的利率水平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特斯拉的不同车型和价格,中国新能源车企都带来更高的性价比和同样优秀的智驾体验,要么同价格区间产品配置更高,要么配置相同价格更低。

为了挽救销量,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试图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竞争。在美国,特斯拉于4月20日宣布Model Y参数图片)、S和X车型全系降价,平均降幅约2 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万元),其中Model Y的最便宜版本售价降至历史最低的42 990美元(约合人民币30.51万元)。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在4月21日宣布全系车型降价1.4万元人民币,其中国产Model Y降至24.99万元起,创历史新低;Model 3降至23.19万元起售,Model S售价降至68.49万元起售,Model X售价降至72.49万元起售。

降价能为特斯拉的销量带来多少帮助?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特斯拉4 月份在中国的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滑了 18%,足见降价并未激起新的需求。相比销量提振作用,降价对特斯拉财务状况的影响或许会更加深远。

“二把手”重返中国

近日,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将从特斯拉美国得州总部调回中国,一则非官宣的人事变动消息,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显示,朱晓彤于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汽车公司,曾主导了特斯拉在华超级充电站的布局以及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

2022年年末,朱晓彤被调任美国接管欧美地区的销售、服务和监督工厂的交付,成为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实际负责人。2023年4月份,特斯拉重组高级管理层,朱晓彤晋升为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自此成为特斯拉四大高管之一,进入特斯拉全球核心管理层。

除了马斯克和朱晓彤外,特斯拉另外两大高管是CFO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和动力总成和电气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Andrew Baglino)。柯克霍恩在去年8月辞职,由布哈维·塔尼亚(Vaibhav Taneja)接任。

当时,马斯克忙于运营其他公司,整顿新收购而来的推特,朱晓彤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掌管了特斯拉北美和欧洲的销售业务,成为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实际负责人,也是仅次于马斯克的二号人物。

近几个月,马斯克从朱晓彤手中重新接管了北美汽车销售业务,朱晓彤不再负责北美业务。综合种种迹象不难看出,马斯克正将个人重心转向特斯拉,并通过各种调整收拢权力。

抛开马斯克个人因素,朱晓彤可能回归特斯拉中国区一事从战略意义上来看,更像是特斯拉主抓中国市场的关键落子。

在销量下滑、在华压力增大的关键时期,马斯克急需一位精通中国市场的得力干将,来挽救颓势。特斯拉内部还能有谁比朱晓彤更熟悉中国市场?

全力推动FSD在华落地

特斯拉裁员降本并“召回”朱晓彤的另一目的,或许是为了全力推动FSD在中国的落地。

FSD是发展Robotaxi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特斯拉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核心。在特斯拉制造原型车的时间表与产能安排上,Robotaxi优先于2.5万美元廉价车型。4月底马斯克为推进FSD入华而到访北京的行程中,朱晓彤也陪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特斯拉在想尽一切办法提升FSD与用户的接触率。例如试驾、30天免费试用、连续降价等。

作为特斯拉提升利润的关键增长极,FSD的价值已经在美国市场得到了验证。今年一季度,在销量和营收锐减的前提下,特斯拉依靠 FSD 相关收入稳住了毛利率水平。以特斯拉 2023 年的销量数据作为参考来看,特斯拉中国区销量约占总销量 1/3,营收占比达 1/5,如果 FSD 能够在国内应用,将对特斯拉的利润增长是一大利好。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放出了FSD 入华的正面信号,表示“在监管程序批准后,FSD 将有望进入中国。”

4月 28 日,马斯克到访中国,被政府领导接见。当天,《关于汽车数据处理 4 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发布,其中就包含了特斯拉。虽然这份通报文件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情况进行检测,不代表 FSD 入华的最终落锤,但也透露出一些信号,“FSD 入华基本上不存在‘能否’的疑问了,而是快慢的问题。”

不过,FSD在华落地还有很多挑战。马斯克此前预计,FSD累计里程超过60 亿英里,才能满足全球监管机构的要求。从特斯拉4月6日公布的数据看,FSD实际测试里程为10亿英里,只完成了全程的1/6。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责任认定标准上,FSD和Robotaxi在中国道路的适配性尚充满诸多未知。

从裁员、降价,到搬出“救兵”朱晓彤,再到全力推动FSD在华落地,都可看出马斯克试图扭转局势的良苦用心。不过,特斯拉目前面临的销量下滑困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受到了环境、市场、产品线等多方面的影响。FSD何时在中国实装,低价电动车何时国产,都将成为决定特斯拉在华发展前景的关键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在看”与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