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上日程。5月13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今年发行的20年、30年、50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至11月发行,分22次进行。其中,3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5月17日首次启动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财政部同日通知,5月17日将进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30年期)利率竞争性招标。本期国债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将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本期国债招标结束至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本息兑付方面,本期国债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节假日顺延)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今年将先发行1万亿元。

特别国债,就是指在特定时期阶段性发行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国债。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所谓“超长期”,主要指发行期限。当前,我国长期国债的期限一般在10年及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原则上会高于10年。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发行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为20年期、30年期、50年期三种。其中,20年期限的将于5月24日首发,此后6月至11月每月续发一次,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30年期限的将于5月17日首发,此后6月至11月将进行11次续发,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50年期限将于6月14日首发,此后8月和10月各续发一次,付息方式也为按半年付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目前尚未公开每次的发行金额,但大概率将呈现小额频发的特点。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分析,从发行安排看,今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要长于市场预期,发行节奏较为平缓,这有利于避免因集中发行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且从发行次数看,以30年期为主,符合市场预期。冯琳表示,从以往超长期普通国债期限来看,有20年期、30年期、50年期等,近年主要发行期限是30年期和50年期,其中又以30年期为主。从2016年开始,为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开始增加30年期国债的发行次数。超长期限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更好匹配长期限项目融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对长期限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

此次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既有利于当前提振内需、稳定宏观经济,又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财税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荣表示,此次特别国债是超长期,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财政仅需支付利息,还本时间点大幅延后,有助于平滑债务偿付压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此外,依靠中央财政的信用,国债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地方政府债券,从而降低政府整体举债成本。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利用利率较低的窗口期进行举债,也有助于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用于何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此前表示,在支持领域方面,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这些领域正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撑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的重要方面。马光荣认为,以往这些领域因为社会公益性强、市场回报率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地方效益弱、全国整体效益强,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也不高。此次特别国债有利于补足这些领域的短板弱项,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