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暨刘传生著《屏具》新书发布会

展览时间

5月12日-5月31日

总策划

薛世清

策展人

陈艺丹 刘加斌 刘 旭

学术顾问

侣海岩 张涵予 杨 波 常智豪

冯朗铨 刘传俊 刘传生

(排名不分先后)

展览地点:圣佳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2日,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中国林业出版社,策划举办《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暨刘传生著《屏具》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幕。30余件制式罕见,各有千秋的座屏在圣佳艺术中心重磅亮相,广大藏家、古代家具爱好者等纷至沓来。展览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屏具》一书由业内外争相订阅,好评如潮,可谓是为沉寂许久的古典家具学术圈带来了久违的热闹。

出席现场开幕仪式的嘉宾有:

·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 海岩 企业家、收藏家、作家

· 辛强 古典家具资深藏家

· 刘继森 香港古典家具鉴赏家、收藏家

· 张金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专家、《维扬明式家具》作者

· 杨波 收藏家

· 冯朗铨 大观堂主人、收藏家

· 刘更生 国家非遗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大国工匠

· 刘传俊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文房雅玩专业委员会主任

· 华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科技部主菅、清华大学教授

· 张寒 新华社终审发稿人、高级编辑、《半月谈》主编

· 高博达 北京收藏家协会会长

· 杜娟 中国林业出版社建筑家居分社社长、《屏具》一书的责任编辑

以及众多重量级学术专家、嘉宾、藏家。同时,特别感谢学术顾问演员张涵予先生、收藏家常智豪先生的远程祝贺及对此次展览顺利举办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31日,欢迎前来圣佳艺术中心一睹为快。

展览前言

中国古代家具范畴下的屏具门类,宗源纯正,历史久远。自先秦问世,经汉唐至明清,历经几千年的发明,创造,传承与发展。可谓体系庞大,脉络清晰,种类齐全。从地上到床上,再到几案与墙上,应有尽有,服务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于物质,精神需求的不同层面。可以这么说,就器具而言,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古人做不到的,论其文化体现,贯穿形而上下。

屏具门类的范畴下,在以功能作用为主,兼顾结构制式的划分原则和相关标准下,又有屏风、座屏、挂屏、炕屏四大类别及更为明确的品种细分。就其中的座屏类别为例,就有落地座屏、床上枕屏,以及几案赏屏、砚屏、龛屏、灯屏等,或制式相同相近,或制式有所不同,功能作用各有其所的不同品种存在。

“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择传世佳作之臻品,集众位藏家之璀璨,从造型制式、选材用料、制作工艺、艺术体现、文化承载以及功能作用、相关年代等多方面,向世人展示了古人的制器理念,审美追求与高度,以及古代先贤的聪明智慧,折射出了古代文人雅士超然洒脱的闲适情怀及思想境界,让我们窥见和感受到了屏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力量。

这既是传统文化的极大弘扬,更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实际践行。

2024.5.3

刘传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岩

企业家、收藏家、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传生

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世清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开幕式后,中贸圣佳邀请海岩先生、张金华先生、刘传俊先生以及《屏具》作者刘传生先生围绕此次展览暨新书发布进行直播讲座活动,气氛持续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文化&礼仪&艺术

更具中国思想精神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岩

企业家、收藏家、作家

海岩老师认为屏具是古代生活的必备品,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礼仪规范有重要关联。屏具作为古代家具的一个门类,也和其它家具一样,深受中国建筑结构形态的影响,不仅上收下敛,而且讲求曲折屏障。比如建筑入口必设的大影壁与桌案上的小座屏,在理念上就同出一源。屏具的出现和应用,深得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所谓“当展则展,当敛则敛”。其空间区隔和气场涵养的作用,对人和物的内在精神及外在感观,都是不可缺少的设置。可以说,屏具不仅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它多样的实用功能,更是关乎尊严维护、等级划分、阴阳风水、天礼人欲的礼仪之器。屏具也是表达艺术工巧,寄托情感意念的载体——观屏以慕山水,赏屏以敬鬼神,置屏以拜祖先……一屏完成文人意识的递进与传承。

在当代生活中,屏具,特别是桌案上的屏具,实用功能已不复重要,但与古人的精神沟通、灵魂对话,屏具是最能以小见大的研究品类,无论外形与内容,于中国历史的政治、哲学、宗教、礼仪、艺术以及古人的文化活动和日常起居,皆有影照。从屏具上可以悟出古人的审美,可以窥探帝王的政治,可以领略文人的雅致,可以得到儒释道融汇贯通的物例,对屏具的观赏,是对我们祖先高等级的景仰与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屏其风也”

屏具的功能性或与医学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金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专家

《维扬明式家具》作者

张金华先生从屏具的地域性、使用方式和历史发展角度为大家进行解析。

屏具作为赏器作用以外,其实用功能才是其发展至今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屏具最早出现在周朝,到北宋时期,种类逐渐丰富,尤以墩式座屏居多,并以枕屏为代表,产生出一系列的文房用屏,如砚屏、炉屏、烛屏等等;此外宋元时期龙泉窑、湖田窑等各类小型瓷质屏具也是其特色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别于扬之水、巫鸿等学者从历史、美学、礼仪等角度的阐述,张金华先生认为流行于唐宋时期的枕屏应可能出发于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理解:阻隔空气流动,避免给卧者造成风入脑或风入骨等疾病为其主要功能。至明代,由于有三面床围罗汉床的普通使用,枕屏退居其次,逐渐演变成装饰,点缀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清赏、雅玩,向宋人致敬

更具文人性的砚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传俊

收藏家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文房雅玩专业委员会主任

藏家刘传俊从其本人涉足比较多的品种——砚屏为例,认为砚屏是最具文人特征与特质的屏具,也是最接近文人文化生活的文房雅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传俊以历史著作为引,举例认证砚屏这一名称、形式,出现在北宋,逐渐流行于南宋、元、明。北宋刘子翚的《书斋十咏》所列十种文房中,没有出现“砚屏”,但出现了支桌案子的小木块——楮案木。至南宋大儒刘克庄,效仿刘子翚作《戏效屏山书斋十咏》,其中罗列十件文房中也没出现“砚屏”。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将“砚屏”始创归于苏东坡、黄庭坚,但早在东坡的老师欧阳修曾作《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时已有了“砚屏”这一称谓,而至元代罗先登《文房图赞续篇》中可以看到砚屏图案形制。北宋至南宋期间“砚屏”其制,多在高级知识分子间传颂,他们以砚屏或石屏为题写诗作辞用以抒发他们“以物喻人”、“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的心情,表达了宋人对山水、自然生活的渴望,对赏石文化的欣赏,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至明代顾元庆的《十友图赞》,砚屏被视为文房十友之一。清朝至今,砚屏的功能性逐渐减少,更多的成为了具有装饰性的清玩雅集、清赏之物,更是向宋人致敬的一种文化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偏向于“文人屏”的展览

座屏展的选品与策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传生

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传生先生表示,此次展览的展品择选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座屏的存世量及保存状态,相对而言既多又好。2. 座屏的品种较为丰富,且相关制作也较为考究。3. 包括砚屏、几案赏屏在内,座屏应为赏器中的赏器,信息量较大。座屏,在满足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能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展现出文人的气度与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分门别类,规范制定,只为抛转引玉

"屏具门类历史久远、体系庞大、品种繁多、涉及面广,屏具的文化博大精深,其相关方面的研究任重道远,我认为并非一己之力能做到,这是众人或多少代人才能完成的事。《屏具》一书中或某些观点有误,甚至存有问题或错误,但意在抛砖引玉,所以还望各位斧正交流"。

一一刘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