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古代的灾荒年景,可能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就是一群饥民在地上搜寻草根树皮。

灾年飞禽不敢南飞,荒郊野岭遍地白骨,饿殍遍地,争食草根树皮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悲惨的画面,正是古代饥荒的真实写照,百姓们沦落到何等境地,家破人亡,实在让人揪心。

饥民们即使已经饿的走投无路了,都不愿意去猎捕动物来果腹,更不会去捞些河里的鱼虾上来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为什么不吃鱼虾 ≻—●

灾年时期,一连三年不见雨露,黄河北岸一片焦土,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地早已干涸殆尽,连杂草都不剩几根。

远远望去,遍地破烂的窝棚里传来孩子的哭声,炎热的风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里是凄楚县。

自汉武帝时起,便以“小江南”著称,土地肥沃,四季如春,民风淳朴,然一场天灾使这片热土沦为炼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饥民李大哥带着妻子和两个未成年儿子,走了二十里地来到县城求救,可到了这里才发现城门紧闭,除了守城士兵的喝骂,他们一无所获。

孩子哭得喉咙嘶哑,妻子脸色铁青,也无奶水哺育,李大哥揉着僵硬的腿,决定背起家人,去三十里外的小河边碰碰运气。

这条河过去水清見底,时有大鱼跃起,村民们常带竹筐在河边钓上一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眼下,干涸的河床上躺着死鱼与腐蝇,李大爷无奈地在河边徘徊,他知道河里再无鲫鱼青鱼,但孩子实在太饿了。

正当他犹豫要不要冒险下河找找,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别白费力气!河里现在除了死鱼,什么也没有。”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翁立在李大爷身后,原来他也是饥民,从隔壁县赶来的,老翁说,他曾目睹一条死河暴涨,吞没了两条孩童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劝李大哥别妄想从死河中获得食物,那会害了自己和家人,老翁表示,他打算去另一边村子的小何边碰碰运气,那里有几户富户,或许能给点剩饭剩菜度日。

李大哥听后陷入沉思,这条死河再无生机,就算捞到死鱼,他也不知如何烹饪,家乡的河鲜向来由村里的渔夫打理,他一辈子未曾煮过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况孩子太小,吃不消河鱼的腥味,而且他听说过河神灵验的传说,生怕触怒了河神, 又会引来更大的灾难。

思前想后,李大哥决定听老翁的,改去另外一个村子碰运气,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总好过冒险下河。

他重新抱起孩子,背起妻子,脚步艰难地向村子的方向挪动,途中李大哥回头望了望干涸的小河,心中满是惆怅,想起过去的盛世景象,他不禁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凄楚县百姓在饥荒时期不食河鱼的原因:河流生态早已彻底崩坏,即便捕得河鱼,他们也无力食用,迷信阻碍了百姓的行动,南北差异导致北方频繁饥荒......

在绝望的时刻,难民能做的只有挣扎求生,哪怕希望渺茫,那么古代有什么办法救助这些灾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古代饥荒常发 ≻—●

古代,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完全看天吃饭,一旦遭遇天灾,后果不堪设想,当年饥荒频繁发生,导致大量百姓死亡。

据记载,我国从秦汉以来,各地几乎都曾发生过规模不等的饥荒,有些饥荒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当时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古人将饥荒视为家常便饭,经常一顿饱一顿饿地过日子,可见生活之艰辛。

造成饥荒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占很大一部分,如1638年的大饥荒,由于连续4年大旱导致。

最初的时候,人们还能够靠树皮充饥,到后来粮食耗尽,只能捣石为粉充腹,结果腹胀而亡的不在少数,而后饥民战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可见饥荒之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西汉,政论家贾谊就提出“世之有饥荒,天下之常也”的观点,意思是饥荒再正常不过了,的确在防灾能力极弱的古代,天灾难以避免。

据传乾隆年间,北方一带发生史无前例的大旱灾,由于连年不降雨,庄稼无法生长,导致颗粒无收,饥民成批死去或南迁,可谓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皇帝开仓济民就成为其中一种应对手段,古代皇宫奢靡,皇帝每顿十几道菜,用品稀有的山珍海味。

“何不食肉糜”一语,讽刺显贵们不懂民间疾苦,北方干旱多发,许多河流干涸,饥荒一发不可收拾,面对死伤惨重的景象,皇上开仓分粮,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开仓济民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不如人民自救来得根本,古人面对频繁天灾,生死存亡之局在所难免。

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提高防灾能力,使百姓免受水深火热之苦,过上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严重的一次饥荒发生在公元310年左右的西晋末年,这个时期正值战乱频发,局势动荡不安。

连年的战争导致农田荒芜,粮食歉收,紧接着当年又遭遇了异常恶劣的气候,导致蝗灾为患,不少地区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在粮食匮乏的背景下,饥荒迅速蔓延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严峻的粮食危机,朝廷采取了进口粮食的办法,从南方运粮至北方赈济灾民,但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时间长,到达时已过期变质,对缓解饥荒情况作用不大。

而且除了了这些行为,官员们也多有私吞粮饷可口官银的腐败行为,政府的赈济力度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绝望中,人们纷纷离乡背井,四处流民,但往往刚离开老家不久,便已瘦弱不堪,倒毙路旁。

有的人被饿极了,甚至吃掉了自己的孩子,当时的一位文人描绘道:“道路两旁白骨成堆,人们踩着白骨前行”,残酷的景象令人胆战心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饥民也纷纷起义,到处抢掠粮食,起义军首领石勒更是趁机扩大势力,最终推翻西晋王朝。这场饥荒既导致大量人命死亡,也加速了政权的覆亡,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人们须知的沉痛教训。

为什么古代会时常发生这么严重的饥荒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因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发生饥荒的原因 ≻—●

自古以来,饥荒始终如影随形,给广大民众带来灾难,饥荒的发生,天灾与人祸都是重要原因。

天灾造成饥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气候变化,我国主要依靠单一稻作,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偏偏气候又多变,突如其来的寒潮、水旱灾害都可能导致粮食欠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但长期依赖水稻单一作物,一旦发生旱涝灾害,后果十分严重,古代农业生产力低下,对气候环境更为敏感。

除了天气等原因,据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出现过多次小冰期,气温骤降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此外还有季风气候的原因。

气候本身就变化无常人力难以对抗,海洋水汽的输送时强时弱,对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一旦出现异常,饥荒便难以避免,不少朝代都在气候异常年份出现过大规模饥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的时候,饥荒的起因在于统治者的无能与贪婪,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失地成为佃农,遭受双重剥削,生存艰难。

地主阶级为牟取高利润,压榨佃农,导致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佃农。

同时也不善维护水利,一遇天灾,农民无力应对,粮食欠收,饥荒随之而来,一旦出现荒灾,佃农最先无法渡过难关,历史上不乏地主阶级的贪婪导致饥民濒死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频繁的战争也导致劳动力损失,古代封建社会军事力量强大,战争不断,对生产力构成严重破坏,大量农民被征调入伍,生产力严重下降。

连年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食更加匮乏,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及各朝代的兵灾都导致过严重饥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灾荒,皇帝本应开仓赈济,但许多昏庸君主置之不理,更有不少贪官截留粮食,使灾情进一步恶化。

李自成攻陷北京时,军队“觅粮则无”,正是明末腐败导致的结果,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昏庠无能是饥荒的重要推手。

腐败贪婪的官员也会在粮荒时截留赈济,增加灾民痛苦,可以说,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能与贪婪,是导致饥荒的重要人祸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灾难来临时,民众也并非完全没有付出行动,他们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设法渡过难关,如储存腊肉萝卜等,以防止粮食匮乏。

在最困难时啃树皮充饥,开仓放粮,减轻灾民痛苦,可见老百姓并不完全束手无策,而是在祸根深种的环境下,做出各种努力,求得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结语 ≻—●

综上所述,自古至今,饥荒均由天灾与人祸共同导致,尽管百姓自救不懈,仍难逃灾难降临。

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不会再有饥荒这种情况发生,实在是应该感谢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