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军虽然大败亏输,但是也在不少战役中给我军造成过困难,甚至有些战役我军的伤亡还非常大。国军当中不乏军事素质出众的名将,可以与我军的的一些著名指挥员比肩。对方有时还能取得局部的胜绩,在一场长期战争中,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解放战争中,国军和解放军的重要将领里面有三对著名的“冤家”,双方互有攻守渊源很深,分别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对,出现在东北战场。原国军71军军长陈明仁和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于1947年的四平城爆发了一场大战。东北战场的双方兵力对比和实力状况,在这一年发生了明显倾斜,我军军事力量开始逐渐反超国军,并且有能力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反击和攻城作战。李天佑统率10万大军攻打陈明仁把守的四平城,被称为“三战四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站林总预计我军将能够顺利攻克战略要地四平,但是陈明仁临时在城内拉起了警察和二线部队,兵力有所增加,同时被逼急了的陈明仁还在城墙上演出了一手“撒豆成兵”的本领,使得战前情报失准,同时带有轻敌情绪的李天佑不慎折戟,最终我军伤亡一万余人,攻城不力被迫撤退。这一战后,陈明仁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在国共两军当中引起很大反响,被称为一代名将。李天佑则非常苦恼,急需一场大胜来洗刷四平一战的耻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到一年后,第四次四平战役的机会来临了,林帅有意成全李天佑,继续让他担任此战的总指挥。但此时陈明仁已经被撤职,实力下降的71军也剩下不足2万人,国军草草抵抗之后,便丢掉了四平。李天佑理论上讲是复仇成功了,但是真正的对手却不是陈明仁,这始终令他无法开怀。71军虽然被歼,但至于两人之间的“胜负”,没有一个结果。有意思的是,解放战争末期李天佑在广西剿匪遇到很大困难,不知是凑巧还是怎的,主席点名让已经起义的陈明仁率领21兵团前去增援。结果在两位名将的通力合作之下,最终广西剿匪获得成功,也算是化解了两位国共名将之间的一段恩怨,从此传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对“冤家”,则出现在华北地区。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帅,和原国军华北剿总司令、后来起义的傅作义将军也是一对宿敌。原本华北解放区是我军建设程度最好的根据地,不逊于抗战时的山东,此地佣兵三十余万,且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是少有的跟国军相比不落下风的区域。但是绥军首领傅作义指挥能力出众,聂帅又更擅长政工工作,军事指挥并非强项,在双方的早期交锋当中,聂帅屡吃傅作义的亏。大同集宁之战、张家口之战、冀中穿心战,都令我军有锥心之痛,华北我军损失达数万人,华北地区的战争形势长期处在紧张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解放战争后期,形势大为改观。在聂帅、徐帅、“二杨”等将领的努力下,华北军区开始频频打出胜仗,傅作义的地盘也在收缩。终于在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利好条件下,华北军区的杨得志兵团在新保安全歼了敌人的王牌35军,痛击傅作义,并且在张家口歼灭了孙兰峰的五万多部队,使得平津西线的障碍得以扫清。最终傅作义迫于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联手的巨大威力,于49年初在北平向我军宣布起义,25万人全部缴枪。傅作义建国后成为水利部部长,与聂帅都是新政府高官,两人握手言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这段恩怨也得以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对“冤家”在华东战区,也是在战场上唯一决出了胜负的一对。交战双方是国军王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以及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王必成是粟司令的嫡系部下、华野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但是由于战争早期的客观实力差距,在1946年的两次涟水之战中,王必成与张灵甫交手两次,各胜一场,最终王必成损兵折将,丢掉了涟水城。当然六纵也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张灵甫的74师此战之后元气大伤,几个月不能向北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必成从没遭受过这样大的损失,遭到野司的重批。在认清敌人强大实力的同时,王必成也发誓要击败张灵甫的74师,为死去的华野官兵报仇雪恨。这个复仇的机会并不远,在第二年的孟良崮大战中,华野集中兵力将张灵甫所部围困在孟良崮山顶,王必成的六纵起了关键作用。最终张灵甫的74师以一敌五,3天之后被全歼,张灵甫本人败亡。该师一万多精锐官兵成为了华野的解放战士,其中有不少人补充到了王必成的第六纵队当中。王必成终于在自身的努力以及各兄弟纵队的协同下击败宿敌张灵甫,实现了复仇。而孟良崮战役也是堪称解放战争中期,我军取得的一场最经典胜利,能打硬仗的华野猛将王必成,被称为“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