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开国将帅当中,原四野统帅林总和三野的代司令员粟总,是两位公认的“战神”级人物。虽然他们没有过直接的军事合作和对比,但是却在解放战争后被并称为“林粟”,是高水平军事家的代表,可见两人的能力之强。那么在两位战神之间,互相是如何评价对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粟”之说起源于建国以后,因为这两人解放战争中战场功劳最大的军事指挥员。而在早期军事生涯当中,粟总还并不能和林帅相提并论。林总是井冈山嫡系、红一军团长,打过无数大战,曾经指挥大量中央红军名将。粟总在红军时最高只干到过军团参谋长,而且是红七军团、红十军团这样相对人数较少、战斗力较弱的军团。他的军事水准在红军时期还没有完全来得及施展,并且没参加长征,长时间和中央相隔较远,不露锋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抗战时期,林帅担任115师师长,打出平型关大捷这样的著名战斗,闻名全国。然而不久之后,他便因友军的误伤而缺席了抗战的大部分时间段。在这一时期林帅并不是很顺利,粟总的职务则稳步提升,成为新四军主力师长,抗战结束后更是独立指挥华中野战军,开始成为一方统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把两人的军事水平和战功拉到同一水平线上,则是在解放战争中。林帅指挥的四野成为我军最强战略集团,从国土最北端打到了海南岛,林帅在三大战役中,作为主要负责人指挥了其中两场大战。不过另外一战,也是难度最大的淮海战役,恰恰是粟总发挥了关键的指挥作用。解放战争3年多时间,华东粟司令的威名无人不知。就解放战争中两人的指挥表现来说,确实是在伯仲之间,林帅的风格稳健大气,粟总则以少胜多战绩惊人,很难说谁高于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曾经高度评价粟司令的军事指挥艺术,却经常发电报敲打四野野司。但这并不能证明粟总的水平高于林帅。为什么呢?一方面林帅是红一方面军的嫡系将领,主席对他进行指导、批评,一向不会客气;另一方面,主席表扬粟司令,是在建国后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之时。主席说:粟是淮海战役中的指挥员,是我的战友里面最会打仗的。这种赞誉很高,不曾给到林帅,但是要考虑到伟人说话时的场景和对象,不能断章取义。当时是蒙哥马利主动提到了淮海战役,主席才顺着客人说到了此战的指挥员。因此这里面当然不会有林帅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林、粟两人之间,其实直接或间接地都对对方有过评价,认为对方水平高于自己。林帅在四野给部将开会时,曾说过:华东粟司令尽打神仙仗,他的以少打多、运动歼敌的胆略,是要在我之上的,有五成胜算就敢打。而我更多需要考虑稳妥,对中央负责,失去了一些战机。这可以理解为林帅对粟总的高度赞扬,对于这位华东名将十分青睐。在可以查证的历史资料中,基本见不到林帅公开赞扬其他野战军的指挥员,对于粟总他却极尽赞美之词。战争年代两人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林帅却如此推崇粟总,可见后者的确实力超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总在军政生涯中,职务和地位一直比林帅要低,所以客观上他不会去点评林帅的水平,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言论。但是在给主席的一封电报中,却不难查出端倪。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准备攻台战役,主席把重任交给了粟司令,让他组织作战大军。粟司令给中央回电(含有谦让之意),提出此战牵扯各野战军配合,还有多兵种的问题,建议由能力、资历出众的林总挑头,我来协助指挥。从粟总的建议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林帅的尊敬,事实上也是一种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真正军事水平超群的统帅都是十分谦逊的,能看到同行的长处,不吝赞美之词。而在建国后,粟司令一度遭到军委的错误批判,林帅却不肯在会上揭批他,甚至说出“怎么能打胜仗的人还挨批?”后来林总出任国防部长,多次专门约见已经被降职的粟司令,希望他不要因为遭到批判而脱离军队,要多考察一线,给军队出主意并随时找他、向他提意见,可见两人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