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赵鑫虎 摄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赵鑫虎)“真心希望我们提出的方案能获得拉美地区相关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产生实效。”比赛间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哥伦比亚留学生安德烈思向各国参赛选手说道。

5月6日至12日,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中国、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等14个国家的近百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围绕减贫议题展开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挖掘应对全球减贫挑战的创新方案。

“减贫是当前最迫切的全球挑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挑战,期待青年们能从专业视角发现与定义‘贫’、分析与解构‘贫’、应对与解决‘贫’,集群智、聚合力,携手解决难题与挑战。”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陈涛涛表示。

本阶段初赛在中国和拉美赛区同步进行,分为人文社科和工程技术两条赛道。中国赛区共接收14支不同国家的跨学科青年队伍参赛,探讨全球优秀减贫案例,提出创新减贫方案。

5月11日,在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活动中,参赛团队在交叉汇报环节进行答辩,回答提问。新华社记者 赵鑫虎 摄

在交叉汇报环节,安德烈思所在团队的项目选取外商投资印度尼西亚产业园提振当地经济发展的案例,从时代背景、区位特征、致贫原因、贫困利益相关方及互动关系、如何减贫等维度抽丝剥茧,探索将当地减贫实践应用于拉美地区的可行性。

中国和拉美虽远隔重洋,但近年来,中国方案不断在拉美地区“落地生花”,成为双方务实合作、共赢发展的典范。安德烈思说,在他的家乡哥伦比亚,中国企业投建的首都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中国的技术和投资极大帮助哥伦比亚改善了民生状况。”安德烈思有感而发,“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脱贫成果和经验,也为拉美地区减贫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马中南所在的团队成员“画像”丰富,有法学、社会学、哲学、西班牙语等专业背景的中国学生,也有来自巴西的留学生,并且覆盖本硕博三个学历层级。他们提交的项目以种业保护发展为切入点,旨在探索中国和巴西之间粮食安全合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在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活动中,指导教师在交叉汇报环节向参赛团队提问。新华社记者 赵鑫虎 摄

“我们希望设计一个政府和农业社区协作的‘护种’机制,结合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经验和良种培育的科学知识,让农民和农业社区切实获得‘护种’的内在动力和实际增益。”他介绍,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将更加强调中巴方案互学互鉴的重要性。

除了农业领域,青年们还围绕教育、健康、金融包容性、环境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领域提出减贫方案。

陈涛涛表示,比赛旨在将不同国家背景的青年学生们汇聚到一起,从他们熟知或感兴趣的领域出发,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以包容互鉴的心态,开展中拉双向减贫经验交流,持续挖掘可落地的创新解决方案。

经过一周左右的课堂学习、团队讨论和导师指导,12日下午的决赛汇报将评选出优胜团队。他们将在今年8月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与当地初赛获胜的青年团队共同角逐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