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五一档已经过去了,但一部五一期间上映的新片却在近日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在五一档同期影片热闹交战时,由杨幂、于谦主演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因为排片率和上座率不佳的问题,而在5月6日选择了撤档。
而这,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意外。
撤档6天后,片方很快确定了下一步方向。
5月11日,该片就直接登陆流媒体平台,可供网友线上观看。
在网友此次的讨论中,有些人认为片方上映5天就撤档的决定过于仓促了,片方甚至还被骂上了热搜。
一些网友认为《火锅》过早上线流媒体了,虽然实时票房不理想,但五一档仍在激战,口碑上未必没有逆袭可能。
甚至有人表示难以理解,这个动作可能也会辜负影片的创作心血。
其次,有些网友还认为片方的快速撤档会对主创产生影响。
在我看来,没必要过度解读,整场“火锅风波”没有想象中的复杂。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有这样的市场行为,是有它商业考量的逻辑。
受排片场次等因素影响,该片在五一档开局本就落后,5天5000余万的票房成绩远低于预期。
在一向主打“滚雪球效应”的热门档期里,前期被拉开多个身位后,后期要逆袭的难度确实不小。
因此,片方选择“撤档改期”,本质上是一种市场避险的行为。
在国产电影日趋发展的当下,影片基于档期匹配度、竞争环境等因素而撤档的例子并不少见。
今年上半年,就有多个案例。
春节档里,就有四部电影在档期后期选择改档。
这其中,《我们一起摇太阳》上映后口碑虽然不俗,但“煽情催泪”的内核却被认为与喜庆的春节档不搭。
在此基础上,片方结合实际情况改档清明档,则也让票房后期有所回升。
由此角度看,撤档不代表作品质量一定不行,而是片方的一种避险考量的策略。
在环境因素不理想的情况,选择“择日再战”,本质上也是片方一种市场考量的体现。
紧接着,就是选择登陆流媒体;
与改档上映类似,流媒体模式也是片方自我止损的正常市场行为。
院线历史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此前就有电影受疫情原因影响,而撤出院线改走流媒体赛道,从而收获了不低的效果。
年初热映的电影《周处除三害》,显然也部分借鉴了该模式。
在内地院线上映的同时,该片也选择登陆流媒体平台,口碑票房也均很理想。
因此,无论是撤档还是改走流媒体,本质上都是能够让人理解做法。
再者,主创的影响力,是由业务能力决定的,完全不会因为电影的撤档而被观众所忽略。
撤档与否,只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本质上并不会掩盖对应演员的发挥。
就我个人的观影感受而言,本片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很惊艳的。
比如,对于疯狂的极致诠释,就被剧中的几位演员演出了多种感觉。
杨幂角色的演绎,就让人眼前一亮。
前期造型,她以娇弱眼镜小妹形象示人,看着就很楚楚可怜。
但随着剧情推进,角色却迎来扮猪吃老虎的人设变化。
随着她以一头极具反差感的红发魅惑造型出镜,角色也完成由娇弱转泼辣的疯狂反转。
余皑磊角色的“疯狂”,更不受控制;
整个剧情里,他是四人组里将蛮狠玩到极致的那位。
无论是戏院里强行抽烟,还是聊天对话里各种凶狠,都看出他的不好对付。
于谦角色的诠释,则“疯狂”在人设反转;
造型上并不像杨幂角色画风突变,但于谦饰演的戏剧老板同样人设很多样。
看上去表面沉稳的角色,实际上也有着内里发狠的一面。
能与小年轻搞笑胡闹,也能发狠开撕,变脸大爷的画风也很对味。
李九霄饰演的外卖小哥,则“疯狂”在肢体动作。
剧情里,身为火锅外送员的他,总会下意识记着疯狂推销的职业习惯。
无论面对谁,他都会重复着手口齐的一句“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并搭配一段魔性十足的火锅舞。
在李九霄的这段疯狂演绎,网友们绝对会被洗脑。
就连田雨所饰演的隐藏角色,也有股“疯”劲在手上。
作为被绑架的对象,该角色骨子里透着一股极致狡黠的味。
疯狂寻找脱身方法的他,既疯了一般喊救命,也会在险境中疯狂玩心机,滑头人设被演得很极致。
可以说,无论影片放映的介质选择哪一种,都无法抹掉关注对于演员能力的肯定。
这场“火锅风波”本质其实很简单。
在青石看来,这场为期10天的火锅讨论潮虽然吵得热闹,甚至有人对此道德绑架,但却不该用对错二字来定论。
首先,我能理解部分观众的情绪;
本期待在五一档看到一部特色喜剧片的他们,却因剧本杀电影的“门槛劣势”而产生观影落差。
而仅仅5天的“院线时间”,更是让不少观众丧失了二刷细品的空间。
其次,青石也理解片方的做法;
剧本杀模式电影,本身在院线就是一种颇为大胆的冒险。
在五一档开跑数据落后的情况下,片方选择以“撤档+登陆流媒体”作为举措,其实也是维护自我利益的一种市场行为。
无论是观众还是片方,其出发点是都类似的。
实际上,他们都是怀着对影片的“更高期待”而来的。
无论是期待看到更精彩、更长院线周期的观众,还是期待收益率更高的片方,立场都是为了电影好。
这场风波只是舆论场的误会,而不该被视为两者的对立。
而关于这场风波,青石倒觉得有点像戏中剧情的“现实延伸”。
剧中,四大主角因种种分歧而在火锅局上对立切磋。
但在故事最后,逐渐发现立场统一的他们也因火锅局对话而逐渐和解。
而这,也正类似于现实中的这场“十日火锅风波”,事件的本质只是一场可以解开的误会。
那么从结果来看,片方的“改走流媒体”的决定是利还是弊呢?
我们结合影迷的口碑来聊聊,早在半年前,该片就出炉了第一波口碑。
去年年底的海南电影节上,该片就已有过展映。
首批风评里,绝大部分网友给出了高分评价。
这其中不乏“国内少有的荒诞喜剧”“全场笑得前仰后翻”“被片名耽误的精彩电影”等肯定。
但遗憾的是,在正式上映时,五一档口碑却远不如第一波口碑。
正式上映时,除了依旧有网友肯定作品,同时还涌入了一些“看不懂”“太晕了”的评价。
观众口碑的前后不一,导演丁晟其实也早有认知。
接受采访时,他就表示,这是一部需要慢慢看进去的电影:
影片宣发有难度,有观看门槛,不是特别容易能看进去,所以口碑会比较两极。
而在青石看来,所谓的“观看门槛”,并非高人一等的舆论制高点,
相反地,这是作为新兴类型的剧本杀电影自带的一种“门槛劣势”。
若观众按照观看动作片、言情片等传统类型片的方式走,很容易在观看本片时陷入困惑。
首先,是场景单一带来的审美考验;
故事的主背景发生在一家戏剧院,以几名角色边吃火锅边分赃展开剧情。
贯穿2小时的剧情线,故事基本都在戏院环境里发生。
相比其他类型电影的各种环境转场,场景过于单一的剧本杀电影,确实需要观众有着“等出好戏”的耐心。
其次,则是高密度台词带来的专注度考验;
不同于动作片以打戏为卖点、言情片以感情曲折做亮点,剧本杀电影在亮点营造上也很奇特。
在场景和角色都局限的情况下,台词节奏成为作品的核心点。
片中绝大多数的反转高潮,都是通过角色交谈来实现的,不少剧情信息都需要从台词中细品得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剧本足足有5.2万字,台词量则被导演丁晟称为“个人生涯最多”。
如此高密度的台词量,不仅对演员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观众专注度的一种考验。
观众一旦稍有分心,就可能会漏掉剧情细节,从而对观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而从这个角度看,上线流媒体后的该片,反倒有些“打破门槛”让口碑回升。
毕竟,相比于一次就过的院线,可以暂停和回放的流媒体,对于这类需要细品的剧本杀电影是很友好的。
随着影片于5月11日线上播映,就是有不少人Get到了作品精髓。
抱着挑刺的心态看,却意外觉得很惊喜。
挺有意思的,有前几年《火锅英雄》的味道了。
没有那么差,不过没想到网上这么快就上映了,剧情各方面其实还可
它的口碑,甚至因为这次的上线网络而让更多观众看到,从而迎来了口碑的反转。
而抛开争议,就作品本是来讲,它其实也是很值得推荐的。
一切的一切,就像片中那句台词所说: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的事,如果有,就两顿。
青石电影编辑部 | 乐乐德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