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欧阳修说,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一溪流水一溪云,古代文人大多都钟情于行云流水,中唐著名诗人李贺也是其中之一。
李贺很小的时候就展露了极高的诗歌天赋,七岁时就能写乐府辞章。十五岁时,李贺就与李益齐名,以乐府诗歌名动京城,每当发表一篇新诗,乐工们都争着用贿赂的方法取得诗稿,然后谱上曲子,再献给天子聆听。
李贺,字长吉,他的诗作继承屈原辞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使他在24岁那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到老家昌谷,27岁就英年早逝。
李贺虽瘦弱多病,但为人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只是一直不得重用。他于20岁那年,在韩愈的大力推荐下,被任命为朝廷奉礼郎,当时寄住在长安崇义里,不由得怀念起昌谷老家的小山村。于是,写下一首《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门前洒扫的很干净,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
从官署归来,自己亲自关上院门。
自己动手,用有脚有耳的平底锅煮熟一锅普通的糯米。
春天的院子里,只有小枣树开着稀疏的小花。
百无聊赖,赏玩墙上挂着的如意。
对着竹帘闲坐,看到了自己私下戴的方巾,又想起家乡。
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曾写书信寄回洛阳西南的昌谷老家。
想起家中生病的妻子,就后悔宦游于长安。
遥想家中,因为我不在家,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
竹根酒杯也被锁了起来,无人再把酒来吃。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洒满小船。
不知道又有谁在划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李贺这首《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是一首思乡五言长律。
整首诗开头先叙述自己官职卑微,门庭冷落。接着,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如此这般,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一个异地为官,勉强生活,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然后,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最后,用反诘句收结,明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十分巧妙地表现出“忆”的风韵。
全诗构思精巧,结构合理,言外有意,言简意丰,虚实结合,前后照应,蕴藉深邃,耐人寻味,突出特点是把现实与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脑海中存留的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象,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对病痛中的妻子的愧疚之情,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同时,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加深了李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诗中最后两句:“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极富浪漫色彩。即便是身处异乡,孤独寂寞,很不得志,也阻挡不了李贺深入骨髓的浪漫,他内心深处始终眷恋着故乡的明月和家乡的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