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道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自古帝王多薄情,那些陪他们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若是在功成名达之后抽身而退,便能保住自身性命以及周身的财富。若是这些人还想有更大的作为,继续混迹在朝堂,那他们多半连自己全族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陈德,在陪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更是以一己之身为朱元璋连挡九箭,其对朱元璋之忠心可谓是感人肺腑,而因此毫发无伤的朱元璋亦是被陈德的举动所感动,在陈德重伤之际做出了“永不负卿”的许诺。

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是一向自诩一言九鼎的天子,那又是为什么,朱元璋在许诺永不负陈德的二十七年后,将陈德一族满门抄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身挡箭,永不负卿

1363年7月,在广阔的康朗山湖面上,朱元璋和他的军队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敌军,陈友谅所率军队。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正面遭遇上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不约而同地开战了,这场战争就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战,鄱阳湖之战。

这场战争对于朱元璋来说打得是十分艰难,陈友谅军队兵强马壮,而此时的朱元璋的军队对上陈友谅的军队无异于蚍蜉撼树。

但是两军既以相逢,便退无可退,朱元璋令全军化整为零,每几艘小船首尾相连,变为一个舰队,进行穿插作战,虽然体型与陈友谅军队相比而言要小上很多,但却胜在轻便灵敏反应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两军交战进行得十分胶着之时,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张定边兵行险着,亲率一支舰队偷袭了朱元璋所在的战船。仓皇之下,朱元璋所在的战船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其周围的护卫舰队也被打散。

为了逃命,朱元璋逃到了一只小船上,并准备驶离主战区,哪承想,因为太过惊慌,朱元璋的小船竟然发生了搁浅。这无疑使朱元璋变成了张定边的活靶子,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张定边在发现朱元璋后便下令射杀朱元璋。

就在大家都以为朱元璋必死无疑之时,一个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人冲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了朱元璋的身前,为大家击退张定边争取了时间,而他自己为了救朱元璋则是身中九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就是陈德,他同朱元璋一样出生在一户凤阳的农家里。虽然两个人是同乡,但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陈德在此之前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视。此次陈德挺身而出,救下了朱元璋的命,而他自己却因为身中九箭而险些丧命。

陈德此番壮举,极大程度上打动了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救命之恩以及他的忠心耿耿,当即下令,让最好的医师来医治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他。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向陈德许诺道:“他日我若为帝,定永不负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戎马一生,终成祸患

在经过大家的全力救治捡回一条命后,陈德也成功地走入了朱元璋的视线。他从朱元璋的同乡,一个默默无闻的百夫长,变成了最后明朝建朝时“皆有功”的大功臣。

“皆有功”的成绩虽起源于陈德救了朱元璋的一条命,但是它的发展却也离不开陈德自身的努力。

在成为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后,陈德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百夫长,一跃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红人。在他被封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后更是开始了战场中大放异彩的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往后征战沙场的十年里,陈德经历了许多场重要的战役,他参与过北伐明朝的战役,也去过西征明夏的战场,在大败王保保的战场中也出现过他的身影,力克朔方的战役中他也出过力。

面对这样一位勇猛的救命恩人,朱元璋没有理由薄待他,既给予了他“皆有功”这类极高的评价与赞赏,也给予了他“临江侯”的封号与荣华。

可是在洪武十一年,这位戎马一生的临江侯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面对陈德的离世,朱元璋悲痛万分,停朝三日,更是加封他为杞国公,赐谥号为“定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陈德的离世,以及陈氏一族地位的水涨船高,朱元璋对陈氏一族的态度已经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