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既是俄罗斯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也是美俄武器装备路线之争的检验场,仅从步兵战车来说,俄乌双方所装备的BMP系列,还有BTR系列步战车,可以说损失数量较大。开战两年多,俄罗斯损失的步兵战车数量少说也得有几千辆了,并且BMP-1/2/3步兵战车在战场上的生存率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西方援助给乌克兰的步兵战车,虽然也被“柳叶刀”打到痛不欲生。然而,在已经曝出的实战视频中,也有2辆M2“”布雷德利,痛击瘫痪俄军T-90主战坦克,并安然撤退的例子。因此,目前网上有相当多的说法认为,西方步兵战车路线,优于东方,甚至主张放弃现有路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对东西方的步战车技术路线,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就拿大家比较关注的履带式步战车来说,东西方步兵战车的发展,都要上溯到装甲输送车概念。装甲输送车的发展,是冷战陆军机械化的产物,目的是让步兵可以在最低防护车辆的保护下,乘车与装甲部队突击到前线下车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以苏联BTR-50和美国M-113为代表的早期履带式战车,都比较注重输送能力,而轻视火力和防护性能。标准的M-113能运送11人,但只有7.62毫米子弹的防护,且一般只有1门12.7毫米重机枪。早期BTR-50则更加夸张,能运送18名士兵。然而,随着陆军机械化的发展,时间进入1960年代后,苏联开始要求除了运兵,新的步兵战车还应该拥有充足的火力,以提供步兵部队的进攻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反装甲能力,结果就是大名鼎鼎的BMP-1步兵战车。后来的BMP-2和BMP-3,基本遵从了该作战方针。而美国的步兵战车发展,则要等到1970年代M-113实在难堪大用,1976年美军机械化步兵战车特别小组向美国陆军,新装甲车应该结合步兵战车和侦察车的功能,也就是既能运输支援步兵,也能前出侦查,其项目结果,就是M2布莱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苏联由于拥有规模庞大的T-62和T-72钢铁洪流,对步兵战车的任务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支援和伴随,其中,支援火力至关重要,并最终催生了装备100毫米炮的BMP-3步兵战车。俄罗斯装备的BMP-3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是100毫米火炮和30毫米机关炮,并且还能使用炮射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西方发展步兵战车,由于规模上不具有优势,一个相当重要的性能就是侦查,也就是态势感知能力,优越的态势感知能力,能够让西方步兵战车,在广袤的欧洲平原上,前出躲在树林等掩体附近,充当后方担任阻击任务的主战坦克不符合的眼睛,并利用自己的机炮钢针偷袭坦克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东西方步兵战车路线之争,本质上其实是狮群和老虎的博弈,单个狮子肯定不是老虎的对手。但从整个作战体系来说,尤其是从大规模战争的角度来说,西方步兵战车的设计路线,一开始就将自己,置于绝望的防守中。在真正的现代化钢铁洪流面前,前线侦查的M2也许能够侥幸偷掉一辆T-90或者BMP-3,但是面对态势感知能力同样很强的主战坦克,西方步兵战车开火既暴露,除了能够争取少得可怜的时间,为后方战车提供情报,继续进行1换1,乃至1换2外的战斗外,对最终的战斗结果,其实帮助并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M2布雷德利,能够绕后T-90进行偷袭,一方面是因为无人机的情报支持,一方面是由于T-90主战坦克单车出动。一个必须要认清的现实,大规模现代战争中,在大规模装甲突击下,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正面上,几乎不存在可供渗透的缝隙,甚至由于东方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数量上的优势,即便是所谓的薄弱处,对于西方也能造成严重的进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兵战车,就如它的名字一样,为步兵提供作战支持的装甲车辆,至于装甲对抗,本就是甲弹对抗的顶点,主战坦克的任务,步兵战车只需要将步兵从一个地点,拉到另一个地点,并在进攻人物中,提供充足火力支援,反装甲只是捎带。而俄军BMP-3和中国的步战车,无疑将这一属性,发挥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安全运输步兵的角度出发,以色列基于主战坦克底盘改装而来的雌虎步兵战车,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虽然重量大幅增加,会影响铁路和空运机动能力,但足以抵御主战坦克和导弹偷袭的防御,无疑将大幅降低机械化步兵,向前线机动过程中的伤亡。再加上中俄步战车强大的支援火力,也许这才是未来步兵战车的最终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