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是我党敌后抗战形势十分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在山东,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开展了疯狂的扫荡行动,面对艰难的局面,山东的党政军领导人在对斗争形势的看法上并不统一,山东的革命局面遭遇了困境。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央派出了一个神秘人前往山东指导工作,成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中的一个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位神秘人是谁?

陈毅元帅曾于1946年作《西江月•忆滨海》:“滨海岁月几度,罗陈朱萧谷符。抗日将士拼九死,英雄豪杰无数。更有少奇来鲁,指点胜利之路,转战千里沂蒙山,卧虎藏龙临沭。” 其中提到的“少奇来鲁”,就是指1942年刘少奇来山东“指点胜利之路”。

在山东完成工作任务后,刘少奇同志要赶往延安,从山东到延安,因为日军的“扫荡”与封锁,各个根据地之间原本存在的交通线变得十分危险,刘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各个根据地同志们的护送下,克服了困难和危险,最终安全抵达延安。

来山东指点胜利之路

1942年,在山东的抗日斗争和革命事业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在这个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寇的反扑异常疯狂,从1941年冬天开始,日寇组织了5万余人的日伪军队,对我们的鲁中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扫荡。

虽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英勇斗争,打破了敌人打算一举歼灭山东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的妄想,但日伪军队在根据地实行的“三光”政策,还是给根据地带来沉重的损失。

在大扫荡中,日寇通过挖封锁沟、筑封锁墙的方式设立据点,用星罗棋布的碉堡将根据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又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拉网“梳篦”式的推进,企图逐步蚕食山东抗日根据地,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凶残的日本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政权,不但没有保家卫国的心思,还掀起了反共高潮,组织山东的反动军队在背后不断偷袭抗日根据地,捕杀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腹背受敌的艰难形势下,山东又在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土地因为干旱而大面积失收,部队长期缺粮,田地里的地瓜秧和花生皮都吃光了,有时候还只能拿树叶和野菜来勉强充饥。

在严酷的考验下,山东的革命工作遭遇了很大的苦难,消极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基层的干部战士中蔓延,更为严重是,当时山东党政军的高层领导人们,对斗争形势的认识并不统一,在对敌策略和群众工作的路线中存在着很多分歧,影响到了山东革命力量的战斗力。

当时在山东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清醒得认识到了山东革命根据地面临的问题,他在1942年1月30日到2月2日,接连致电北方局和中共中央,希望中央派人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统一干部们的思想认识。

那么在当时的局势下,中央派谁去山东最合适呢?

在延安的领导们都想到了一个,那就是身在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就要返回延安的刘少奇。

刘少奇在1941年1月4月期间曾来过山东,领导过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斗争,对山东的形势十分熟悉,是去山东指导工作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