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这句话蕴含着哲理,与兵法中的虚虚实实之精髓相类。

行军打仗讲究兵法谋略,可在现实生活中,假的永远真不了。

诈骗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一般都是经济诈骗,当然也有感情骗子。

政治诈骗鲜有发生。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一桩轰动全国的政治诈骗第一案。

案发源于军区政委接见“老红军”,攀谈几句后,政委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此人是谁,又究竟有何企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英雄识破假红军

1955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因公接待了时任北京林业部任行政处长的李万铭。

这并不是一场寻常的公务接待,因为李万铭还是家喻户晓的“老红军”、“战斗英雄”——各级表彰和荣誉不计其数。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崇尚英雄、尊崇英雄的热潮。

这样一位饱经战火洗礼,获得了诸多勋章、荣誉和表彰的战斗英雄来到西安,自然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万铭好像对这样的场合早就习以为常,再一次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辉煌过往。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张德生也是一位老革命,听闻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西安,也就顺便前来拜访。

张德生见到李万铭之后,就循例和他攀谈了几句。

诸如以前在哪个部队,此行来西安的目的等。

李万铭虽然也做了回答,但答案明显和事实有出入,在问及一些细节的问题时,李万铭就答不上来了。

李万铭说此行是由西安中转,然后去兰州军区担任要职并商议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万铭此时还不知道,他的行骗生涯到此就结束了。

因为在他眼前的张德生还兼任兰州军区政委,对兰州军区的重要人事任免和重要军事会议,了如指掌。

仅仅和李万铭这个“老红军”攀谈了几句,张德生就断定此人肯定有问题。

不过张德生并没有立刻揭穿,而是吩咐陕西省公安厅详细调查李万铭的履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年仅28岁的李万铭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和南京人民一起获得重生的还有李万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国民党军队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摇身一变,成了中央大学的学生,之后顺利进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习。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进入二野军政大学学习就等同于端上了铁饭碗,并且前途无量,因为这里是我军培养军事人才的院校。

李万铭不仅没有因为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受到相应的审查,反而直接改头换面,重新开始了,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此时的李万铭才22岁,他能有如此的城府,足可见他的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只是李万铭政治诈骗的开始,尝到甜头的他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年纪轻轻的李万铭敢胆大包天地行骗,跟他自幼的成长分不开。

1927年,李万铭出生在陕西安康的一个小商之家。

正所谓无商不奸,李万铭从小就见惯了父亲那些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小把戏。

而且富庶的家庭环境,也让李万铭养成了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的时候李万铭也是吊儿郎当,成绩一直不好,为了能从父母那骗取更多的零花钱,篡改成绩单都是家常便饭。

父母对李万铭的行为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却认为这是“聪明”的表现。

从篡改成绩无人管,到小偷小摸屡次得逞,李万铭就渐渐地迷上了不劳而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下,缺乏管束的李万铭,人生就偏离了方向,逐渐地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