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在众多非遗项目中,原平炕围画作为民间一种围绕土炕绘制的墙面美术装饰,尤其在山西晋北一带曾经十分流行。而且以原平市最为驰名,这里曾有一支近千人的匠艺人队伍,活跃在全市的各个村庄,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炕围画。1966年在北京炕围画参加了华北区年画版画展,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还接见了炕围画创作人员。接着原平炕围画又参加了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北海公园等单位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专门为之出版了原平炕围画专辑,一时间原平炕围画成为备受瞩目的民间瑰宝、艺术奇葩。然而,随着床的逐渐兴起,炕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炕围画也开始也似乎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令人兴喜的是,今天一位叫做周心雨20后举起摄像机用他独特的叙事方法开始记录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炕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视频以一段精美的静物画面开头,引出一位原平炕围画的文化传人弓进寿。娓娓道来展开原平炕围画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炕围画,顾名思义,是围绕炕(北方传统的取暖设施)周围绘制的装饰画,它不仅是实用的家居装饰,更是民间艺术的一种体现。炕围画的构图主要包括“边饰”和“画空”两部分。其中,边饰图案是炕围画的精华所在,结构繁复,联缀奇妙,绘制精细,寓意吉祥;画空是炕围画的主题内容,山水精美,花鸟鲜活,人物生动,内容丰富,且具有教育意义。炕围画属于壁画类别,是我国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溯其渊源,可远追到宋代。据《原平县志》载:“从班村发掘的宋代墓葬壁画证实,早在北宋时期,原平的炕围画已在达官显贵的居室流行,至明末逐渐普及到广大乡村。”“众香千姿白鹭洲, 群贤百态大江流,优雅温馨共齐家,日夜相守炕上游。”几十年前晋北原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屋内土炕上,都能看到这一壁或花鸟虫鱼,或人物山水的炕围画。炕围画简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拙朴和雅致,粗糙与精致,实用与观赏,毫不违和的糅合在一起,令简陋的居室灼灼生辉。以独树一帜的炕围画闻名,原平因而被称为“炕围画之乡”。

在视频中,弓进寿老人以一家三代人的经历给我们展示出炕围上绘制出的各种吉祥图案,寓意着丰收、吉祥和幸福。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炕围画在增加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逐渐融入了现代审美和技艺,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笔一画皆传情

谈到展示了炕围画的绘制过程。老人从选择颜料、准备画布,到勾勒线条、上色渲染,每一逐渐减少。但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他们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各种图案和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炕围之上。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也有现代的抽象艺术和装饰图案,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同时弓进寿老人也指出了炕围画与其它绘画方式的不同及其绘画难点,让人们看到了学习炕围画之艰辛与不易。

炕围画之背后故事

除了技艺的展示,视频还深入挖掘了炕围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北方地区人民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历史传统的见证。通过画中的图案和符号,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这些图案往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也传递着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炕围画之艰难处境与人才培养

视频最后以一段感人的结语收尾,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炕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去守护和传承。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创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后人继续欣赏到这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非遗宝藏。这段炕围画视频欣赏不仅展示了这一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更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入思考。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共同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素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大同市《三国演义》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