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2024年春季大熊猫及栖息地调查数据时,发现一只健康的成年棕色大熊猫的活动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面中棕色大熊猫先是被夜晚红外相机拍摄时的亮光吸引。在附近徘徊片刻后,又被相机近距离捕捉到它在雪地中悠闲踱步的景象。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长青保护区继2018年3月后,时隔6年再次拍摄到棕色大熊猫;也是秦岭地区第11次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秦岭是“国宝”大熊猫的分布地之一,生活着大熊猫的另一亚种——秦岭亚种。与四川亚种相比,秦岭大熊猫头小、牙齿大,头型像猫科动物如猫、老虎等,胸部及腹部毛色多为深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秦岭地区共生活着345只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更为罕见的是,秦岭地区生活着“宝中之宝”棕色大熊猫。

为什么会出现棕色大熊猫?

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科学家对这种现象有下面几种推测。

第一,返祖说,认为棕色体毛是一种原始的性状。这是由著名熊猫专家、发现第一只棕色大熊猫的潘文石教授提出的。

第二,隐性基因纯合说,认为棕色体毛是一种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假设体毛的颜色由一对基因来控制,则控制棕色体毛的基因为隐性,只有当亲本双方同时携带有这种基因的时候,它们的子一代才可能出现隐性基因纯合,从而生长出棕色的体毛。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熊猫专家梁启慧也承认,这只是一个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假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基因突变说,认为棕色体毛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但在自然界由于基因突变而影响体毛的概率很低。

第四,环境影响说,认为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影响毛发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岭地区的土壤、水源中含量异常,因而影响它的毛发中的黑色素的合成。

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棕色大熊猫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要从已发现的几个案例里找出规律也很困难,所以要揭开棕色大熊猫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与研究。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