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37度暖爸

曹冲称象、鲁班造锯、乌鸦喝水......这些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故事背后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面试官问:“一扇门怎么也推不开,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门坏了”;有人说:“推门的人劲儿太小”;还有人说:“门被反锁了”......

答案是:这扇门,应该是被拉开的。

你看看,思维受限有多可怕?

暖爸始终认为:在AI高速发展的今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共情能力,是让孩子在未来科技世界立足的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广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狭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表现在理论、发明等专业领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4岁前,就已经萌芽并开始发展。

如果孩子具备了创造性思维,那么将来他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无关学历,无关智商!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学历不高,还能“活得很好”。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以下简称温尼)提出了3个重要的概念作解释:过渡性客体、过渡性现象和过渡性空间。

我尽量用通俗、直白的语言为你解释,并说明。本篇讨论话题,与“好妈妈的标准”这篇内容高度关联。

过渡性客体,是孩子为了缓解与妈妈的分离焦虑而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非我的客体。也是母亲形象的移植,能让孩子忍受更长、更久、越来越多的分离。

比如,常见的过渡性客体是:毛绒玩具、一条小被子、毛毯、枕巾等柔软的物品。

这里需要注意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