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满洲八旗精锐大军西征,猝不及防的明军节节败退,满洲铁骑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信心大增的努尔哈赤开始轻敌。

二月,负责驻守军事重镇宁远的袁崇焕率领不足2万守兵抗击后金,在宁远城上架起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成功击退后金八旗兵。二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无奈退兵,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卒。

努尔哈赤究竟是不是被袁崇焕一炮送回老家,至今仍是一道历史谜题,但无论如何,白手起家的努尔哈赤已然揭开明清大战的序幕,其继位者又是更具雄心与谋略的皇太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面布局,剑指大明

皇太极是极赋战略大局观的人,他一边改革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的暴政缓和满汉矛盾,一边两次征伐朝鲜,令朝鲜不得不与明朝断交,还必须每年向后金进贡大米、布匹等。

得到朝鲜的物资进贡,后金的后勤补给亦进一步稳固,皇太极便经常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进击明军,但面对固若金汤的关宁锦防线,后金的进攻收效甚微,双方焦点逐渐向锦州转移。

1628年,备受察哈尔部林丹汗蹂躏的漠南蒙古各部纷纷归顺后金,并请求皇太极征讨林丹汗。皇太极三征蒙古,也就是在1633年消灭林丹汗后获得蒙古历代传国玉玺。

皇太极以军事手段征服蒙古,又通过联姻和蒙旗制度牢牢控制了蒙古,清朝的其中一个基本国策“满蒙联盟”由此成型。满蒙联盟,犹如悬于明朝头顶上的两把利剑。

趋利避害,顿成背叛者

改元“大清”之后,皇太极意识到对明战略有误,遂改强攻为包围,耗尽锦州城内的补给,一旦明军来援则继续围点打援,同时全力拔除锦州城外的戍堡。一年后,锦州彻底沦为孤城。

1641年三月,崇祯命洪承畴领八位总兵率13万精锐驰援锦州,终因粮道被切断以致军心涣散。洪承畴曾下令13万明军分头突围,结果只有两名总兵成功突围,其余明军全数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率军突围的其中一人,正是当时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松锦之战后,常年身处前线的吴三桂彻底明白,外有皇太极内有李自成,捉襟见肘的大明气数将尽。

1643年正月,吴三桂给祖大寿去信,早已降清的祖大寿将信交给皇太极。皇太极看完后,亲自给吴三桂回信,指吴三桂犹豫未决,甚至直言“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替他惋惜。

吴三桂给祖大寿去信,其真实目的就是要试探皇太极对自己的态度。皇太极的回答是毫不避讳地招降,同时想要招降吴三桂的还是闯王李自成。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失去倚靠的吴三桂终于在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迫之间选择了后者,致书多尔衮让其“直入山海”,双方联手击溃李自成,清兵入山海关。

袁崇焕建造的关宁锦防线,以锦州为先锋,宁远为中坚,山海关则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屏障,但这道屏障却被吴三桂轻轻敲破。吴三桂献关降清,自此落下“二五仔”的骂名。

大势所趋,不幸中的大幸

千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华夷之分,令中原民族视周边落后地区为蛮夷,吴三桂引外族入关必然备受鄙视,但是对李自成而言,吴三桂此番操作可是帮他逃过一劫。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之时,关内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作为农民农民军的首领本来颇得民心,农民军包围京师,很多百姓一同开城迎接,甚至高呼要宰牛杀羊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李自成进京的第一天誓言不伤百姓一根头发,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第二天李自成竟就率先霸占宫女,开始民间选妃,并纵容手下闯入百官家中搜刮钱财、奸污官员女眷,稍有不从就当场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