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于龙美术馆西岸馆阶梯展厅启幕的艺术家刘娃与鲍杨的首次美术馆双个展"狂幻之野",因展陈空间的独特,而不期出现了两处如神来之笔的光影,似张开翅膀的飞鸟,令观众不由发出惊叹。这正是这个展览的魅力,以多感官体验为媒介构筑一片充满冒险与未知的原野。

刘娃与鲍杨,是一对90后艺术家伉俪,他们都有海外艺术学习背景,并且都从事跨学科艺术探索,让人们看到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锐气、活力与视野。刘娃毕业于耶鲁大学人类学与艺术双专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艺术文化与科技硕士学位,如今是一位多媒介艺术家,通过影像、绘画、交互装置与虚拟现实等,探究人类、自然与科技之间相互渗透的边界和权力关系,创造引人入胜的多感官体验。鲍杨则是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钢琴家,如今也是一位装置艺术家。通过声音雕塑、现场演出、作曲、影像与绘画,创造独具实验性且无限演变的视觉与声音景观。

展览呈现刘娃与鲍杨近两年创作的全新多媒介作品,涵盖两人合作的影像,刘娃的一系列绘画作品,鲍杨的大型不锈钢与24K金声音雕塑、布面油画以及综合材料作品。两位艺术家从他们共同的旅行和田野调查中汲取灵感,通过跨学科的紧密合作和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探讨万物之间多维度的共生关系。

刘娃的绘画作品善于从多物种的视角出发,近距离地捕捉气候危机中的不安与失控感,尤其是不同生命体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存现状,比如在海洋热浪中枯萎的巨型海藻、遥望着锂矿工厂的鹈鹕、在种植园废墟中漫步的战马后裔等。她的绘画根植于人类学式的观察和研究,又饱含离奇的想象和浓烈的情绪,将细腻的画面与快速的笔触大胆结合,敏锐地提炼出充满悬念和张力的瞬间。

刘娃将画面视为一个奇幻的入口,将观众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身临其境地体会人类感官以外的广阔世界,思考不同物种在创造自己的生存之地的同时,如何改变彼此的命运。她的绘画如同一场超越现实的旅程,让人们体验万物之间多维度、非线性的共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杨的大型不锈钢声音雕塑和油画作品将非线性的共生关系实体化,创造出实验性且无限演变的视觉与声音景观。他特别为展厅创作的8.5米高镜面不锈钢声音雕塑《无限塔 Infinity Tower》,将空间反射和切割出不同维度, 以钢琴为灵感的24K金箔声音雕塑《超级星 Superstar》随声波振动,强化声音的肢体性能量。两件巨型乐器回旋传出他的原创作曲"永久音乐",这些声音来自他们旅行中的情绪和直觉,随着偶发的组合与回响聚合成不可预测的交响。

钢琴家出身的鲍杨还运用他现场演奏的肢体经验与他作曲的极简美学,创作了一些颇具表演性的行动绘画。他通过十指弹奏,将颜料堆积出细腻的光谱和丰富的肌理,或用刮刀一气呵成和反复处理,任由画面生长出意外的结果。他的综合材料作品通过几何形的镜面不锈钢和近乎完美的哑光油画,消解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重新定义人们对于传统感官方式和空间维度的理解。

鲍杨与刘娃的单频4K影像《无人之局 No One's Game》取材于他们雨林徒步和长途骑行的经历。浓雾弥漫的热带雨林曾在数年前因空中喷洒的落叶剂而化为荒芜。如今全球升温,退化的森林已难以阻挡海水侵蚀,迫使人们在荒地上重新种植红树林,修复对自然的伤害。与此同时,另一片原始雨林却正被悄悄砍伐,替换成棕榈油种植园,其果肉被用来榨取生物燃料,以低廉的成本满足全球对清洁能源的大量需求。海的另一边散落着一群无人小岛,平静的湖面下是被大坝淹没的村庄。当人类迁离家乡,幸存的野生动物终于得以重返家园,在残存的雨林中徜徉,意外地使无人岛成为今天生态旅游的热点。

正如展览名称"狂幻之野" 所示,此次展览构想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多向空间。不同物种、生物或非生物,甚至颜料和声音等物质,都具有活性和力量。两位艺术家认为,最真实的创作方式就是身体力行地成为共生体系的一部分,深入不断演变的群体网络中,与万物碰撞、重塑。正是在这自发且偶发的时刻,意外与奇迹才会展开。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展览现场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