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安徽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文:淮北某小学给家长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为:学校拟统一为学生购买600元一双运动鞋!

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攀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为了防止攀比,还是将其他学校比下去?

来看,我们的学生穿着人均600元的鞋了!

家长们都这么有钱了吗?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2023年中国社会平均工资为78045元,月平均工资为6504元。

平均不代表中位数,也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拥有。

引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你今天被平均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简单,很多人跟自己老板的平均工资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并不影响自己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吃不起四个菜。

网上人均富豪,人均月薪五万,大家都知道是吹嘘的,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并不真实。

例如:有100个人在网上讨论月薪,90位月薪4000元的人不会发话,这是他们能力暂时低下的原因,不值一提。

而另外10位月薪五万的人,他们会无一遗漏地晒出自己的工资单,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点,巴不得抓住每一次机会分享出去。

造成的结果就是:10张月薪五万的工资单,看来大家收入都很高。

这里错误的点在于:没有人看到另外90个人的收入情况,他们没有晒出自己月薪4000元的工资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校领导的眼里也是一样,他们经常看到开路虎、开迈巴赫送小孩上学的家长,就误认为学生们的家庭都很有钱,600元还不够他们吃一顿早餐。

人都向往富有,向往豪车,只要在某地看到一辆迈巴赫,他们会被一车障目,认为这附近全是有钱人,会忽略掉开电动车和走路送小孩的家长。

学校是个特殊的单位,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里面的人只和学生、老师打交道,很难看到社会百态。

600元对于部分家庭,可能是收入的1/7,不少家庭仅靠一个人上班养家,妈妈在家里当全职主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双鞋子花掉这么多钱,剩下的生活费、水电费、医药费、交通费、房租或月供等,又该如何解决?

众所周知,50-200元童鞋的质量已经足够好,只要不买到假货,不会出现开脱、断裂等问题。

既然为了防止攀比,不是应该将费用维持在最基本的开销范围吗?

一个学校穿着人均600块的鞋子本身就是很炸裂的存在!(这里讨论民生,不要拿贵族学校说事)

还有一点,学生的鞋子穿不了多久,养过小孩的都知道,大多数小孩的鞋子只能穿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大人的鞋子只要不坏,能穿很多年。

但小孩子不同,他们的的脚每时每刻都在长大,碰上发育快的时期,部分孩子甚至夸张到2-3个月就得换大一码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600元的鞋一年要买4双,有多少家庭吃得消?

总不能直接买大三四个码数的鞋子给小孩穿吧?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或许在某些人眼里600元不够半顿饭钱,但在有些家庭,这可能是一周的伙食费。

该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学校出面澄清:

这只是人大代表提出的一个建议,学校反馈给家长是做一个调研,并不是让某一个学生或家长必须要买。

因为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就需要得到回应,所以大家挑选一些学校做调研,回答问题需要真实的数据,便向家长发出调查问卷,用来收集一些数据。

既然这样,不应该在调查问卷里声明一下吗?

这吓坏了多少学生家长,让他们以为自己连攀比的门槛都够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真的不知道大家的生活水平吗?平时都是坐飞机出门吗?看不到平时路上的多如蝼蚁的电动车,看不到大家的衣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