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前段时间,电影《酱园弄》宣布演员阵容,一时全网刷屏,被网友戏称“汇集半个娱乐圈”。

这部电影讲的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酱园弄发生的一桩旧事。有意思的是,上网查了一下,杭州竟也搜出了一条“酱园弄”来——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的位置就显示在上城区酱园弄12号。

我好奇地寻迹而去,找到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却没找到酱园弄,离开时,发现已经走在清吟街上。

这是一条充满历史的杭州街巷。对于年轻人来说,清吟街或许只是一条好看的网红马路,每逢深秋时节,整条街的银杏树都会换上“黄金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得让人迷醉。

而在杭州老底子的故事里,光绪年间杭州唯一的“宰相”王文韶,其府邸就建在此处,至今轮廓仍存。童年时,我就在这座“宰相府”里读过书。

王文韶可以说是晚清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李鸿章做过的官,他基本都做过,但李鸿章挨过的骂,他却没有。王文韶22岁考中进士,先后出任湖南巡抚、兵部侍郎、云贵总督、直隶总督……70岁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后转文渊阁大学士,又转武英殿大学士,获赏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一种荣誉),备受朝廷恩宠。

王文韶79岁病逝,出丧时杭州万人空巷,观者塞途。旧时传说杭城有四大家族,清吟巷王家就是其一。

在清吟街附近走走,紫金观巷、皮市巷、四眼井、方谷园、直大方伯……这里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有故事,处处都是历史。

南宋禁军金枪班、银枪班就在这里

我在大学士府里读了六年小学

清吟巷和亲营巷

金枪班和银枪班

从龙翔桥出发,沿着平海路一直往东,走上十来分钟,跨过一座小桥,就能找到这条植满银杏的清吟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走上几步,是白墙黑瓦的清吟街127号,进去就是当年的王文韶大学士府(现为西泠拍卖租用)。这里其实是后门,古人建屋讲究“坐北朝南”,所以,真正的王府大门是在另外一边。

沿着白墙黑瓦继续往东走,走到社保大楼前的小巷子,从这里右拐,进去再右拐,出现在你眼前这条只有几米宽,50米多长的小巷才是老底子的清吟巷。现在的清吟街其实是2000年拓建而成,因近清吟巷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韶大学士府的正门就在清吟巷10号。“清吟”二字,是从“亲营”音转而来,南宋时,皇城司的亲从、亲事指挥营就设在此处,《武林坊巷志》记载:“清吟巷,西出油局桥街,兵防有亲事营。”从姜青青所著的《 <咸淳临安志> 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的京城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皇城司就设在此处。

清吟街靠近直大方伯这里,有一个叫做银枪新村的小区,其名来自小区前的银枪班巷。这里原是南宋禁军银枪班营驻地,银枪班巷原来对面还有一个金枪班巷,今已不存。

清人姚思勤的《东河棹歌》曾有记录:“银洞桥左右有金枪班、银枪班二巷,盖宋时禁军下直所也。”金枪班听名字就很厉害,隶属殿前司,乃是禁军中“最近扈从者”,负责皇宫的禁卫工作,银枪班是南宋后期增加的,两班士兵都擅长枪、槊(即长杆矛)。

再说回皇城司。电视剧《梦华录》中的男主角顾千帆的官职,就是皇城司指挥使。该剧播出当时,皇城司的来龙去脉就被网友深挖过一遍。皇城司始于五代,宋初设为武德司,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组武德司,成立皇城司。据《宋史·职官志》记载:“皇城司:幹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

实际上,皇城司类似明朝的锦衣卫,直属皇帝,权柄甚重,一掌宫禁宿卫,一掌刺探监察,不过偏于情报机构。最高长官由皇帝特旨委任,不经过中书省。亲从官、亲事官均从皇家禁军中选拔。

斗转星移,皇城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倒是皇城司旁边的丰乐桥,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名字。丰乐桥畔的丰乐舞厅,上世纪90年代还一度风靡杭城,据说保安一个晚上能捡7个传呼机。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舞厅,可以问问家里长辈去过没有。

旧时的官僚宅邸

童年的上学时光

重走清吟巷,童年的记忆扑面而来。

1949年后,王文韶大学士府曾改为清吟巷小学(已并入小营小学)。我家就住清吟巷里,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从小就在这里读书,念足了六年。每次体育课测短跑,老师都会带我们穿过一道道门,在大学士府门前的清吟巷里奔跑。体育老师量过,从巷头到巷尾,刚好50米。如果小巷没有重铺水泥,应该还能找到他当年留在地上的起跑线。

虽然时隔久远,但现在我还清楚记得,每次进学校,都要跨过一道又一道的门,门槛还很高。

据马时雍主编的《杭州的古建筑》记载,大学士府旧时占地约有10亩之大,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官僚宅邸:中间院落为王宅的中轴线,入口处为一座杭式石库大门,门内一进建筑为轿厅,面阔三间;二进正厅为二层楼阁建筑,面阔五间,金柱较粗,柱下为鼓形石柱础;正厅一层为全开敞式,当厅堂用;东、西厢房为三开间。三个院落之间都以高大的封火墙分隔围护,墙上开石库门、拱券门,便于院落之间的交通,堪称“侯门一入深似海”的真实写照了。

实际上,王文韶小时候并不住在这里。不少资料都提到,王文韶升任湖南巡抚时,偶然读到同族先祖王乃斌写的《红蝠山房诗抄》,里面提及王家清吟巷的祖宅里,曾有五只红蝙蝠围绕房梁上下飞舞,“蝠”与“福”同音,古人视为吉兆。王文韶以为应验在自己身上,于是耗巨资买下此地,兴建大学士府,几乎占尽整条巷子。府邸里建有一座红蝠山房,可能就是王文韶的书斋。

正厅后面其实还建有楼厅,是一座大戏台。我小时候,学校的开学礼、毕业礼、文艺汇演、讲座、比赛……都是在这舞台上。

陈觉民所写的《晚清宰相王文韶》里提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文韶为庆祝自己的七十九岁大寿(当时杭州的习俗是“逢七旬晋九之庆”)以及“重赴鹿鸣”之喜,在清吟巷家里特地兴建的一座戏台。也就是这一年,皇宫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在瀛台突然驾崩,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在仪凤宫逝世。王文韶的生辰正是十月下旬(指农历),皇帝、太后接连去世后,王文韶也很快离世,红事变白事。

王文韶的丧仪之隆重,在当时的杭州,可以说闻所未闻。据陈觉民描述:“抬棺材的人是从北京聘请来的,一共三十二个人,把棺材扛上肩头的时候,要求平稳不动摇,将大碗盛水放在棺材杠上,三十二个人抬着行走,不使碗里的水有一点儿荡出。出丧用的纸扎货,更属多得不可胜计,方相神(即开路神)高过屋檐,装上轮子要用四个人推着走。此外纸人、纸马、纸房……据说杭州纸扎铺三个月前已开始制作了,工匠不够,连硖石专门制上元灯彩的工人也都请来了。发引的那一天,行列长达十里,万人空巷,观者塞途。不但浙江本省的人赶来,还有从江苏远道来看大出丧的人,当时杭州的大小旅馆,均告客满。看的人从早晨六点钟,看到十点钟还没有看到棺材。行列之中,光是御赐各种珍物,已有七十多个彩亭,其他便可想而知了。这样的大出丧,真可说是空前绝后了。”

如今百年过去,此处已是深巷暮蝉愁。王府大门看着都丝毫不起眼了,就简单以石头为门框,内装两扇黑色木门,上嵌一对青铜拉手。当年,正门楣有悬蓝底金边蟠龙的“太子太保大学士第”匾额,门对面还有照壁一堵。听老人家说,以前这上面还有牌坊、拱门、青石板路,官员到这里都要下马的。

马市街当年有全城最大的一处马市

直大方伯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来历?

宗文义塾和杭十中皮市巷和四眼井

走过王文韶大学士府,继续往前,再右拐,是下华光巷。这个名字也是南宋时就有了,因当地建有华光庙而得名,明志称为安平巷。因旧房拆改,现在的下华光巷和龙华巷几乎已经合二为一。

龙华巷也是有出处,此地曾建有龙华宝阁,巷因此得名。

继续右拐,又回到清吟街,继续往前,会遇到一条横着的紫金观巷。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里曾建有一座紫金观。这里最早名为紫琼观,由元代著名玄教道士吴全节等人所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陈建一主编的《杭州街巷》所写,元末此观一度毁于兵火,至明时重建,改称紫金观,巷遂以观名。后紫金观又改为紫金尼庵、紫金院,虽然民国时就已不存,但巷名仍沿用至今。

再往前走,就是皮市巷了。这又是一条南宋时形成的古巷,旧名福佑巷,后因皮作店集于此,而改名皮市巷。

南宋时收管皮裘的御用仓库——富藏库当时就设于此地。这段历史还写在了巷口的墙上:(富藏库)墙高壁厚,两扇黑漆大门只在吞进货物时才开启。雇员手执黄簿,清点记账……数年之后,皮件堆积如山,宫廷用不完,保存亦费事,于是面向民间,逐渐形成皮市,商贾闻讯而来,皮市巷更是名声大振。

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周士涟曾在此地击磬募捐,创办了杭州第一个义塾——宗文义塾,专收贫寒子弟与孤儿免费入学。据《乐善录》记载,岳官巷吴士鉴家、头发巷丁丙家、横河桥许乃济家、柴木巷万家、双城衙高家、状元弄郑在常家,以及“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城内望族,均资助过宗文义塾。清同治十年(1871年),王文韶巡返杭州,也曾捐巨款资助宗文义塾。后改为宗文中学堂,为杭州第十中学前身。

皮市巷两端还凿有四眼井,传为唐代李泌(bì)所开。李泌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所扮演的男主角李必的原型就是他。据记载,李泌当过杭州刺史,开六井,解决了杭州人千年饮水之苦。苏轼曾在《乞开杭州西湖状》中为李泌点过赞:“杭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这条巷的东面据说原本还建有唐侯庙,祀邺侯李泌。

汪醋园和酱园弄

横大方伯和直大方伯

再往前是马市街,也是一条南宋时形成的古巷,南宋时称升平巷,因为当时全城最大的一处马市设在此地,故又称马市巷,后改为马市街。

《杭州街巷》曾提到,马市街小巷稠密,先前有方谷园、永宁院、汪醋园、酱园弄与其衔接。可惜,历史变迁,很多小弄都消失了,比如一开始想要找的酱园弄。但还是有不少地方留了下来。比如方谷园,明仁宗时为河南布政使应朝玉宅邸之后花园,相传应氏欲与《世说新语》中豪富石崇的金谷园相媲美,故称为方谷园。其中的方谷园2号,为钱学森的杭州故居,曾是其母亲章兰娟的嫁妆。据上城发布消息,“方谷园2号”的所有人一栏里,至今仍写着“钱学森”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谷园附近,也就是清吟街尽头,有一条名字很奇怪的巷子——直大方伯。这也和应朝玉有关,因布政使又称大方伯,故其家门口的巷子得名大方伯。又因其宅邸跨越横、直两条巷,所以分为横大方伯和直大方伯。民国时扩建马路,横大方伯消失了,直大方伯则留到了今天。

方谷园的隔壁还有一座杭州现存唯一能见证太平天国运动的建筑——听王府旧址。此地原为道光年间杭州乡绅顾鸾之的宅子,据史料记载,此宅建得颇为豪气,叠石疏池,栽花植树,尤其是中厅规模最为可观,“轩敞宏丽,纵横可设百筵”,俗称“百桌厅”。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入杭州,听王陈炳文见此宅气派,占为王府,并将其旁篁庵中的龙亭设为太平军礼拜上帝之所。不过,听王府只短短存在了三年。1864年,太平军兵败杭州,听王府被毁,只留下了部分院落。上世纪90年代,“百桌厅”还一度被改建成了“陈娟英第二敬老院”。

2000年,听王府旧址和王文韶大学士府一起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宋赟

摄影 陈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