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一项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中国的FAST望远镜发现了位于地球约50亿光年之遥的六个中性氢星系。这些星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可通过直接观测认识到的最遥远星系之一。相关成果已于5月10日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显示“中国天眼”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FAST的直径高达500米,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且在灵敏度上也远超其他望远镜,至少领先第二名2.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AST的建设过程十分复杂。1993年,来自中国和其他9个国家的天文学家首次提议建造这样一个巨型望远镜,之后的十五年里,项目经历了选址、立项、评审等多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解决了众多技术挑战,历尽艰难才得以完工。

2011年3月开始建设,到2016年9月正式完工并开始运行。经过长时间的调试与改进,2020年1月,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这个项目的每一个步骤,从反射面单元的制作到馈源舱的安装,都是工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

更令人振奋的是,FAST自启用以来,其成就令人瞩目。截至目前,该望远镜已成功探测到900多颗新脉冲星,包括120颗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和170颗毫秒脉冲星等稀有星体,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2022年,FAST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首个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和迄今为止最遥远的中性氢星系,为天文学的数个难题提供了关键线索。到2024年4月,全球已有15个国家的科学家通过申请获得使用FAST的机会,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AST的完工不仅展现了中国在重大科技项目上的实力,同时也象征着中国的天文研究迈入了世界领先水平。其超大的口径和极高的灵敏度赋予了FAST前所未有的观测能力,使其能够捕捉到遥远数十亿光年之外的细微宇宙信号。《自然》杂志对它的评价为“新地标”也不足为奇。正如FAST的首席科学家李菂所述:“它预示着一场引领人类深入了解宇宙的革命。”

随着对宇宙奥秘的不断探究,人类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太空环境中的高能粒子辐射,会加速人体内NAD+水平的下降,而这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为了维持航天员的健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够补充NAD+的物质——派奥泰。早期由于提取难度大、成本高昂,派奥泰一度只能用于国家航天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日本先进制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派奥泰的量产成本大幅下降,价格也从每克2万元跌至不到3000元。今年年初,这一“太空级”抗衰老产品更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让更多渴望对抗衰老的人有了新的选择。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中,FAST的重大发现无疑将推动天文学研究进一步突破,揭开宇宙演化的更多谜团。而PAIOTIDE派奥泰作为派奥泰因子领域的佼佼者,有望成就更多高端精英重焕青春活力的梦想。期待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能有更多像FAST和PAIOTIDE这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成果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