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随着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数十万志愿军战士浩浩荡荡地开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才年仅20岁左右。

王兴复本是高小毕业,文化程度比较好,因此在进入朝鲜之后,他没有直接安排到前线参战,而是被编入了志愿军后勤部队,隶属于志愿军第四兵站,负责通讯、后勤等工作。

虽然远离战场,但进入朝鲜以后,王兴复依然能够直观而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沿途的道路旁,处处都是被炮弹炸黑的焦土和尸体,令人胆战心惊。随着战争烈度逐渐加大,哪怕是后勤部人手也出现了吃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后来,王兴复也要跟着他的战友们上前线,运送物资,朝鲜地形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还要随时提防美军的空袭,每次外出,王兴复的身心都感到异常疲惫。

但王兴复没有因此而退缩,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在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前线的战友,多提供一丝保障。

1950年冬,王兴复随部队参加长津湖战役。

在一次上前线运输的过程中,当时正值寒冬,王兴复发现志愿军战士们大都没有冬衣,很多人都被活活冻死在雪地上。

为了能够为前线战士们多送去一些物资,王兴复和战友们不得不发了疯似的在雪地里努力奔波,哪怕脚掌磨破了也毫无察觉。

朝鲜半岛的冬天可真冷啊,寒风一阵一阵地刺透单衣,冻得人直打哆嗦,把炒面和窝窝头冻成了冰,放到嘴里嚼半天才咽得下去……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兴复和战友们足足熬过了三个春秋,直到熬不住的美国人坐到了谈判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随着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朝鲜战争迎来了结束。

战争结束之后,在风雪中苦苦鏖战三年的志愿军也迎来了自己的归途。

在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国人无差别轰炸,整个朝鲜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百姓的生活都难以保障。

面对如此情况,志愿军司令部做出了决定,将伤员和受损严重的战斗部队优先撤回国,留下一部分人在当地协助建设,帮助朝鲜人民尽快重建家园。

对于这份任命,王兴复倒是毫无怨言,此时的他正年轻,三年战争都熬过来了,搞三年建设再回国也无妨。

然而,此时的他想象不到,在不久之后,一个女孩的出现将改变他的人生。

1953年,王兴复被分配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的一所名为石岭的山村里。

在这里,志愿军战士一到来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对于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普遍还是心存感激的,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淳朴守望、相合相鸣的,望着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很多朝鲜人都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平日里,不但附近的村民也经常来帮志愿军的后勤兵站的忙,还经常送一些热乎的吃的喝的,军民一家亲。

而也就在这时,王兴复结识了一位叫做吴玉实的朝鲜女孩。

吴玉实一家是当地村子里的困难户,原本这一家有五口人,在吴玉实之上还有两个哥哥,但因为战争的原因,两个哥哥全都参军,却都死在了炮火纷飞的战场。

父亲也因意外去世,独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吴玉实相依为命。

为了糊口,当时吴玉实会经常来兵站帮忙,赚一些钱养家,年仅十七岁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看着这对母女,王兴复于心不忍,在平日里,他经常来到这一家人的院子里,帮助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这对母女好过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死不能复生,王兴复能做的只有尽力照顾,充当儿子的职责,将自己融入这个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们母女。

慢慢的,吴玉实母女二人也把他当作了家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一家人相处起来也是其乐融融。

灶火之下,映出的是一幅母亲、哥哥、妹妹的温馨画卷。

王兴复在村子中一直待了6年时间,在这六年时间里,他和吴玉实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密,慢慢的两个年轻人也萌生了情愫。

两颗心的距离是如此的贴近,此时已经超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