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灵活用工平台出路在哪里?

不久前,税筹圈曾写过审计署查出一些地方以财政奖补、扶持资金等名义向企业直接或变相返还税费等问题,相关优惠政策被要求停止执行并予以清理。

近日,税筹圈最新获悉,多地开始对税收优惠、税收返还、税收园区返税、纳税贡献奖励等一系列政策进行专项清理,并发布文件予以废止。之前,已经有55个地区清理废止违规出台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

事实上,2024年以来,税务部门、审计署等部门接连部署,推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违规返税、“税收洼地”等涉税问题。其中多家灵活用工服务商被要求退回违规返还财政收入资金,主要原因其认定为平台类空壳企业。而且,不少省份已经暂停给予灵活用工平台税收返还。

前几年,国家对灵活用工平台在政策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一方面给予了灵活用工行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在灵活用工的同时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社会化共享用工理论与实践研究白皮书》显示,2017年——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由3081亿元增长到17251亿元,7年平均增速26.6%。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灵活用工平台盈利来源是政府的返税政策。上述措施对利润完全来自于税收返还或减免税额的灵活用工,必将是极大的打击,其发展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国家明令禁止违规税收返还的背景下,对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有高度依赖的灵活用工平台,更会因政策调整而产生变动甚至关停。包括那些平台完全通过垫缴税款的,平台规模越大垫资压力越大,市场价格战也愈发激烈。同时,部分平台为了生存被迫承接一些违规业务,也是导致灵活用工平台暴雷的原因之一。例如,“拆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是近年来常见的违法税收筹划行为,受到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实践中,部分灵活用工平台会设立在具有个体户核定征收政策的园区,在明知客户缺乏真实交易基础情况下,仍为高收入人群如企业高管、主播、教师等人员进行“拆分收入”,注册多个个体户并分别享受核定征收的优惠,帮助其偷逃税款。

目前,税收返还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有的灵活用工平台就开始转向上调服务价格,或者增收服务费。因为税收返还政策发生变化就涨价,更说明原有的盈利模式存在巨大问题,亟需改变。

那么灵活用工平台出路在哪里?

在返税政策被调整后,部分中小灵活用工平台或将主动退出市场,通过提升专业能力、服务质量以及增值服务来提高利润或许才是灵活用工平台的最终出路。

- E N D -

【投稿/爆料/合作请联系】

请加客服微信:beijingmaoyue

灵活用工、互联网财税同业交流群已开通

入群请加微信:xinshuichat

备注公司+姓名+职务+(财税或灵工)

发现分享、在看与点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