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华盖集》

1.被骂肥头大耳该咋办

坐标广州,一家餐厅的女前台与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产生了言语冲突。

女前台:那你去死啊,在这里干嘛。

男小哥:没见过你这种肥头大耳的,你咋不去死。

女生不就破防了嘛,冲过去把小哥揍了几雷子,边打边要求道歉。

小哥还是冷静的,没有还手,默默捡起被打落在地的眼镜——注意这个细节。

这位外卖小哥和他的眼镜一样,瘦瘦高高文质彬彬,但怼人也是十分拿手。

我最近一直在广州,几乎天天点外卖、打网约车……对广州的这两类从业者颇有感触。

首先,也不知道是南北语言文化差异还是确实情绪不一样,我总感觉广州的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有一种极其务实又相对比较清醒的姿态,这和我在北京碰到的此类人大相径庭,以至于我听他们讲话有一种享受的感觉……风趣的内容加上诙谐的广普,一口一个“丢”,并没有被冒犯的感觉。

其次,对于餐厅、酒店服务人员我也感到异常亲切,通常态度都很好,很有耐心,讲话慢条斯理,语调就像这位骂人的女前台一样,区别在于她是在骂人……

最后,所以显然,我对这两类人群都是很有好感的,如果作为群体与北方城市的此类人群相比,广州的小哥、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以及心态应该是至少要高了一万倍都不止的。

假如我是这个小哥,像视频里那样被骂“那你去死啊”说真的以我现在修炼了四十年又跑到一个南方城市的状态来讲,我可能什么都不会做……

但这位小哥的处理方式显然技高一筹(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种怼人的技巧与临场的台风是非常受用的),很多网友都说了——真话就像锋利的刀,说谁谁破防……

假如我是这个前台,被小哥冷言冷语回怼“没见过你这种肥头大耳”我很可能会笑场,会想到吴孟达的名场面“这辈子没见过这种要求”……当然了,女前台冲上去“暴打”也是正常的反应,我也想不出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终小哥也没报警,他只是下意识地激怒了对方,挨了几下也就算啦——那种一句话让人破防的快感应该算是胜利了吧。也就没想着往那儿一趟讹人几个铜板的那种“中国式泼皮无赖”,小哥挺棒的。

我不太理解大家为啥对女前台那么大的恶意,她长得胖就有罪吗?就活该被骂“肥头大耳”?即便她先骂人就活该被这么撕碎内心防线?这个世界真的这么残酷吗?在她骂人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家想过吗?总之她赔了钱,也不上班了。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吧。

2.真正让人不安的细节

骂人肥头大耳说明观察得很细致,成语用的很精确,再加上还戴着眼镜,说明这位小哥是一个有些文化素养的人。

一个有文化的人,去做了外卖小哥,这才是“人力过剩”最真实的不安。

更可怕的是,这也许不是人力过剩,而是对普通人限制太多了。

好的岗位、好的地位被少数人拿走了——哪怕是在广东这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于是有点文化的人(被认为“应该更值钱”的人)却“沦落”到送外卖。

那位女前台不也是一样的嘛,如此在意“肥头大耳”,也说明她听懂了,走心了,也是一位心思缜密之人,她看似傲慢地怒斥外卖小哥恰恰也体现了她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服务员的现状。

这俩人,全是“自命不凡”又“被埋没”的社会心理产物——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

这种现状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们是不是自命不凡又被埋没了呢?

假如有更多的上升通道,我们过得和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我不知道。

这就属于薛定谔的猫了。

3.与其说底层互害不如说是同类相斥

我知道一有这种事情,肯定有人会说“底层互害最愚蠢”。

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底层互害。

因为外卖小哥、餐厅服务这样的人,事实上远不是什么底层。

我们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底层是啥样。

底层人,即便愤怒,也压根没有“找个人来骂一骂或者打一打”的途径。

更多的是麻木。

倒不如说他们是同类相斥。

他们太知道对方在意什么了。

也知道对方害怕什么。

我现在知道女前台应该怎么做了。

她完全可以想想办法通过美团投诉小哥,而不是当场打他一顿。

小哥真正怕的,是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