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200,预计6.5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从确定选题到选择合适的作者,再到获得文津图书奖,《计算》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得顺顺当当,但要从数学的本源一直讲到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还要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看懂,并不容易。作者吴翰清花费三年时间,才创作出这部500页、30万字的大部头硬核科普书,编辑团队反复打磨,出版方以引导资金的方式重点支持,多方合力为大奖图书保驾护航。

日前,第19届文津图书奖在京举行颁奖仪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简称“电子社”)的《计算》一书获此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算》荣获第19届文津图书奖

这是一本出版于2023年11月的硬核科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算》

作者:吴翰清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内容有多硬核?讲述了横跨人类文明三千年的数学史和计算机科学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从数字的起源一直讲到了今天的ChatGPT。

作者有多硬核?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阿里云初创团队成员、全球TOP35创新科学家吴翰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算》作者吴翰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电子社来说,出版这样一本硬核科普书既是其持续聚焦科技前沿、服务科技发展的职责所在,又是其致力于科普事业、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传播科技知识的不懈追求。那么,这本洋洋洒洒30多万字的《计算》是怎么出版的呢?

为什么要理解“计算”?

《计算》是一本“选题先行”的书。电子社总编辑徐静表示,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作为科技类图书的一线出版社,电子社高度关注国家最新政策,特别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此,我们将选题视角落到计算技术这一数字经济的基石上。”

计算科学一直推动着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必将继续在保障人类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计算竞争力,与两件事情密切相关,一是杰出的专家带头人,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二是全民的计算素养,尤其是相对硬核的专业背景知识。基于以上分析,电子社开始了对以计算为主题的图书的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

经过多方筛选,阿里云创始技术骨干,主导过城市大脑、数字交通网和央视三星堆数字复原项目的青年科学家吴翰清,成为最理想的人选。吴翰清被称为“天才少年”“阿里传奇之子”,2005年加入阿里,创建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安全体系,也是阿里云初创团队成员,是阿里安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亲历者。目前,他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业。

基于过往的多次合作,更出于吴翰清本人对传播计算主义世界观的使命感,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吴翰清说:“写书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完成它的,是我在工作中不断受到的刺激。”大部分人对“计算”的理解是狭隘的,在一家以计算为使命的公司中,依然存在大量不理解什么是计算的人。“这些人的傲慢与偏见刺激了我,我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出来。”

“计算机的发明,让机器模仿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发现了火的用途。促使我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是好奇心。我也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若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年轻人在草地上阅读这本书时产生了一丝对计算的好奇,对我来说就是值得的。因为说不定那就是下一个图灵呢!”

三年才写完第一卷

作为“计算三部曲”第一部的《计算》,不仅是对计算科学进程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计算技术引领科技文明变革的深刻洞察。通过计算模型对文化元素的解构与重建,编辑团队期望通过这本书激发读者对计算科学的兴趣,同时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思想启迪,共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绿色、和谐的未来世界。

据《计算》一书责任编辑张春雨回忆,2020年2月,吴翰清开始动笔构思第一版写作大纲,并写下了最初的2万多字。原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写完这本书,但是他越写越觉得需要交代清楚的地方太多,在几次修改大纲后,原计划的一本书变成了三卷本的大部头写作计划。经过一番交流和沟通,三卷本的主题分别被确定为计算原理、计算技术和计算经济。“那最初的2万多字反倒变成了第三卷的内容。”

近500页、阐述计算原理的《计算》一书,足足写了三年。为了写好这部书稿,吴翰清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计算机相关图书基本上都买遍了,他的家中因此多了一座图书馆。后来,他干脆借此发起了一个名为“计算图书馆”的公益项目,由一个AI助手“魁星”担任图书管理员,号召对计算感兴趣的读者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

对于“计算三部曲”,吴翰清明显倾注了不同于一般工作的意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按照我目前的速度,第二卷可能会再写三年,第三卷嘛,10年内能写出来就不错啦……对于这三卷书,我是抱着不留遗憾的心态来写的,它们是我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做点工作之外的事情来承担我的社会责任。把毕生所学倾注在书里,留下思想的火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秉持着这样的创作初心,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综合了数学、哲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科学等多门学科,呈现出独特的计算主义世界观的作品。

市面上能找到的书,要么是枯燥的工具书和理论书,要么是主要讲数学史的,一般从古希腊讲到了20世纪初的现代数学,再者就是讲计算机历史的,往往从图灵开始讲到今天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但是几乎找不到一本书涵盖了两个领域,跨越了完整的时间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从数学的本源开始一直讲到今天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而《计算》做到了。

什么是科技出版的根?

虽然洋洋洒洒30多万字,但非专业读者们大可不必对《计算》一书望而生畏,虽然其中有不少数学思想,但几乎没有公式和枯燥的证明过程,所引入的有限公式,也只是因为作者觉得它们特别地“美”。

该书呈现出这样一种“接地气”的书写范式,电子社的编辑团队功不可没。徐静介绍说,电子社的作者都是各领域的顶尖学者,从学术、技术的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大咖,但创作科普读物时,需要编辑从读者和市场的角度给出一些指导和建议,怎么写读者才能更容易接受。比如《计算》一书,编辑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反复与其进行沟通,磨合讲述方式和文字表述,其中有些计算原理最后变成了可读性、趣味性很强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算》实拍图

与此同时,电子社也会在机制层面为精品图书保驾护航,免除编辑的后顾之忧。比如针对那些作者学术水平较高、选题方向非常前沿、市场预判也比较乐观的书稿,将以引导资金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徐静说:“好苗子就是要重点哺育,勤浇水;要及时解决编辑们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心无旁碍地打造精品图书。”

荣获文津图书奖后,《计算》一书将会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但其实电子社的相关宣传工作早就做在了前面。在书稿尚未完全定稿时,电子社积极筛选专家资源,寄去《计算》的试读本,邀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一方面有利于完善书稿,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评论性文章,为后续的宣传工作做准备。接下来,电子社将整合全社的营销资源,将《计算》以及同题材的其他图书立体化地传播出去。

对于电子社来说,《计算》出版背后的故事显得并不十分特别。建社40多年来,“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一直深深刻在电子社的基因中,徐静对此有两个层面的解读:其一,为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的中心工作,电子社要聚焦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从中筛选提炼,以图书出版的形式让技术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进而赋能各种产业的发展;其二,扎根于出版业,电子社也在不断探索和寻求前沿技术与出版流程的链接,用技术武装行业,推动行业进步。“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需要更冷静务实一些,找到技术在工作流程中的具体落脚点。”

“科技出版是基于研究的出版,没有研究就没有根。”立足出版,建立现代的知识服务体系,从传统出版商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型,电子社一直在路上。

2023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你对自己一年的收入还满意吗?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