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南沙看房,和一个小伙伴畅聊了一会,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是很想得开的。

以前三不青年的原则是:不妥协、不将就、不停留,现在90后的三个准则是: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

自己怎么舒适怎么来,不想每天挤地铁,不想因为还贷而降低生活品质,更不想像别人一样鸡娃,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根本花不完。

结婚越来越晚,生娃的也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1

人口自从2017年高峰过后,从2018年开始就进入负增长时代。

从今年小学入学缩招就能看出来,天河海珠越秀荔湾,小学班级总共缩招245个,就连培正铁一这种第一梯队学位房都在减少招生人数。

以前都是香饽饽,以后可能就无人问津了。

一方面是老城区人口增速下滑,一方面是新区房子越来越好,也有很优质的学位,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

老破小虽然坚挺了一段时间,但在人口不增长的老城区,还是有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现在是小学在合并,六年后就到了中学了,以后上大学会更容易了。

Part.02

财富不会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减少,反而因为放水越来越多在膨胀。

但普通人的财富必须得要靠增量来实现,手停口停,做就有,不做就没有。

以前靠吃人口增量的红利,现在人口增量没有了,工资收入也会跟着被迫下降。

如果你明年的收入还跟今年一样,那约等于收入缩水,因为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水电煤、高铁票涨价也是大势所趋,资源型通胀会导致消费价格上涨,从必需品到交通出行、网络通信、学杂费、医疗费等都会涨,如果你的收入不涨,是不是相当于缩水了呢。

M2一直在增长,为什么你却感觉不到,甚至越来越穷呢,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钱并没有进你口袋而已。

普通人感觉到的是通胀,富人感觉到的是通缩,普通人的钱买个消费品都越来越买不起,但富人却可以用钱轻松入手那些便宜的优质资产,普通人的钱只够用来消费,而富人的钱却可以用来投资。

如果你只是被动接受,放出来的水就会转移到别人那里,既然钱越来越多,肯定是进了谁的口袋,只是不是你的口袋而已。

Part.03

我们从房价上也能看出端倪。

三四线城市和郊区的房价越来越便宜,市中心的却越来越贵,每一轮拍地,中心区的地价都上了一轮,卖的房子也只会越来越贵。

外围地拍不出去就不拍了,把中心区的地高价卖出去,收到的钱越来越多。

普通人房价跌了,对市场没信心了,但有钱人这个时候买回来的都是有性价比的,新房价格低,还倒挂,二手还能捡漏,大砍你一刀。

这是资产的转移,也是财富的转移,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就是最重要的财富。

说白了,这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一线吸血二线,二线吸血三四线,市中心吸血郊区。

二线户口不值钱了,买房就能落户,那大量三四线小县城还有啥意义。

三四线城市房价跌了不就是有人在大量地抛售吗,都想转移到一线城市去。

虽然人口出生率下降,但一二线还是能保持一个正增长,只是增长放缓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4

造城就是画饼,画饼就是通过增量来发展,建地铁盖房子拉企业投资,都是增量。

十几年前造城能造个知识城南沙出来,现在再用十年去造一个新城是不可能了,恐怕要二十年三十年,比如横沥岛万顷沙,南站都十年了,人从哪里来,不还是得从别的地方吸过来,以前人口增长还好吸,以后不增长了去哪吸。

现在南沙知识城自己发展都极其费劲,他们再去哺育其他小兄弟何其艰难,如果吃不到增量的红利,又有谁愿意去填坑。

画饼画得再好,都不如涨价来得实在,涨价的前提还得是消费起来了,收入跟上通胀了,资产的价格才有可能坐实。

但预期和现实是有差别的,对于核心城市和核心地段来说,永远不缺买家,永远都有人要挤进来。有钱人只看稀缺性,而普通人在纠结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5

贷款真的是普通人唯一能抵抗通胀的办法,如果现金在贬值,你的贷款也会跟着利率下降一起贬值。

如何才能接住财富,中产不被滑坡,那就是承接更优质的资产或贷款,当然,没有一定的认知和能力,也很难接得住。

财富不能再靠增长去实现了,等着涨工资是不现实的,只能靠转移的方式。

但这个转移也仅是从大多数人往少数人那里转移,毕竟贷得了更多款的人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选择躺平不作为,也只能被迫稀释资产,接受通胀。

以上

拿铁房产观,专注广州楼市咨询与全流程买房服务,关注我,让你买房路上少走弯路少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