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有的企业也是。

2024年4月,一个名叫“成都天涯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成都青羊区低调成立。至少在现阶段,它的主要作用还是“承载着外部投资人的新天涯投资主体”,翻译一下,就是用来吸纳资金。

去年4月就已关停的天涯社区,籍此又一次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涯随后发文,称自己“已进入重整重构的新阶段”,并提前开放了会员通道——只需99元起,就能在做公益的同时,预一份网站多年沉淀下来的古早精华——如果能重启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天涯第一次在成都做类似的事了,和成都的关系,可以用“反复拉扯、暧昧不清”来形容。

2023年5月,也就是天涯关停一个月后,天涯前员工和用户发起了一场“重启天涯”直播带货筹款活动,目标金额3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北京商报,直播间IP地址显示为四川

他们乐观预估,“可能3、4天就能筹到。”

可到了实战环节,一切都变得手忙脚乱杂乱无章,“这很天涯”,看过那场直播的人说。

最终,活动以7天筹款不足15万草草收场,加上其他平台收到捐款5.48万,仅完成目标金额的6.8%。

2024年3月1日,天涯社区25年司庆之时,天涯官微说,“我们目前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呼吁更多人加入重启天涯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说,“两个亿的增量资金能够让天涯回到互联网行业前列,大家都觉得很可笑,但我们自己是有底气的。”

为什么是两个亿?

2024年2月,一则终本案件显示:天涯未履行金额超1.1亿元,未履行比例超98%。

另据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天涯社区累计亏损超1亿。截至2022年11月2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达1.39亿,当月又被强制执行20万。

按照天涯的说法,天涯的困境或多或少与成都有关。

天涯创始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初是成都先主动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将打造“天涯全国移动互联网总部基地”,使天涯“不慎形成投资损失”,进而引发后来断网的结果。

成都则直接否认了这个说法,让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但事实上,天涯与成都至少在2010年就已经有过接触,从此后十余年的经历回看,当时来到成都的天涯和很多蓉漂心态一样:在成都“大展拳脚”。

当年10月,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天涯社区与锦江区官宣,说是要共建“网上春熙路”电子商务工程,让整条商业街实现在线交易,同时落地西部大区总部。

2013年,天涯在成都推出战略核心产品“微论”,挑战微博、微信,打造新一代最有影响力的移动社交平台,力争“坐五望三”。

我没有用过微论的福气,也不明白,它怎么就“坐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从财务数据看,天涯手头始终有点捉襟见肘, 但2011年至2023年间,还是分别在锦江区和天府新区落户了五家公司,再加上上个月在青羊区新成立的公司,足迹遍布小半个成都主城区

这些公司分别向短视频、直播、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吹响过进军号角,总注册资金超过3.6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天涯社区在兴隆湖召开《天涯虚拟世界白皮书1.0》发布会

他们甚至提出,希望找到“天涯版董宇辉”,或者要启动一个会员制新平台,“类似于带有天涯属性的小红书”。

可这一切都因无法落地而显得越发虚幻,程度堪比“天虚界”——这是2022年天涯试图依托四川旅游资源,“把旅游场景和虚拟世界由线上到线下、由虚到实全面打通”的消费场景产品。

结果当然是没结果。

2024年5月10日,天涯社区许诺在5月1日回归的页面,仍然无法打开,定格的页面像河里滚不动的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涯社区,web1.0时代的顶流论坛,舆论热点制造机,奶茶妹妹、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初代网红以及《鬼吹灯》、《滚蛋吧肿瘤君》、《明朝那些事儿》等大热网络文学的发源地,号称“全球华人的网上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社会话题都因天涯而流传扩散,成为现象级事件。它是平民的珍馐,野生的瓜田,有记者还会专门到这里挖掘线索。

但就像原来那些聚集在此的文人骚客随着时光已慢慢老去一样,天涯论坛也老了。它那好多年都一个样子的页面,既可解读为不媚俗和原汁原味,也似乎可解读为固步自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现在,连这个页面也打不开了。

我倒是想,就让它走吧,比起活在围观看热闹的嬉笑里,就让它走吧。至少曾有人感受过它的可贵,见证过它的深刻和腔调,这就够了。

*文中部分内容综合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上游新闻、搜狐科技、成都商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