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128期。开国上将王平,是我军历史上最优秀的政工干部之一,红军时他担任过27军政委,还是抗美援朝时的最后一任志愿军政治委员,1955年他成为正兵团级上将。不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平处境艰难,被诬陷打压并撤销军队领导职务,赋闲很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平出身彭总的红三军团,为人刚烈正直原则性强,相关集团无法轻易拉拢。见王平不能为己所用,一些人便设法罗织罪名将其打倒。1971年9月三叉戟飞机坠落后,很多之前被打压迫害的军队干部获得平反,在周总理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努力下,多达175位开国将军陆续恢复名誉。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到1974年时大部分将领都有了新岗位,王平却依然赋闲在家,这令他有些心灰意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1月,王平外出办事经过武汉。当时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是开国上将杨得志,不久前刚刚从济南军区调到武汉。对于一些老干部的行程,各军区之间都有通报,所以杨得志提前知道了王平要来。两人都是红一方面军出来的将军,彼此感情很好。杨得志以为王平必定会来看望自己,便让人准备午宴,他要好好接待老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左等右等,王平不光没现身,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打给杨得志。杨司令员感到很奇怪,便让下属去核实,结果部下说王平同志已经准备前往火车站,要乘车去南京了。杨得志听后生起了闷气:这个王平,怎么回事嘛!难道感情淡了?随后杨得志立即让秘书备车,他要亲自去火车站接人,还跟警卫员嘟囔着:一会他要是不来,就给我把他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平不是不想见杨得志,几十年出生入死的革命友情,怎么会变淡呢?他只是政治性很强。那些年无辜受到牵连的战友不少,杨得志身居高位正是“好时候”,王平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突然到访而引起议论,给杨得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多数将军都已经平反了,王平却还没有落实工作,难免会产生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见面之后,王平有些不好意思,他在激动之余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杨得志。杨司令员却“不管不顾”,当即示意对方不必多言,拉着王平的胳膊就上了车,两位将军回去痛饮叙旧。席间杨得志告诉王平,并非组织不给他安排工作,因为前几年大家赋闲期间,各军区岗位都有新干部顶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不能老人一复出,就立刻腾位置吧?听老友这么一分析,王平觉得有道理,心情也舒畅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杨得志所言。就在这次私人会面后不久,王平接到了命令,到炮兵担任政委去了。杨得志为了王平的事情,多次向组织反映情况,希望能够给老战友合理的安置。而王平只当了几个月的炮兵政委,就被中央派往杨得志所在的武汉军区,出任大军区第一政委,两位老友成了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杨得志的仗义之举,王平打心眼里非常感激。杨得志和王平都是厚道人,在武汉军区任职时,杨得志还鼎力帮助过“后起之秀”张万年;而王平复出后,不肯对打压排挤过自己的黄永胜落井下石,其做法有古君子之风,令人感慨。杨、王二位将军此后的军政生涯十分平顺,也都很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