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什么时候能办好?”1980年的某一天,正在总参办公的杨得志,突然接到了徐帅的电话。

“首长,不是我不想办好,是真的情况复杂啊!”杨得志叹了口气。

徐向前让杨得志办的是什么事?杨得志说的情况复杂又是因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

1980年,徐向前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写的,是关于一个志愿军残疾老兵没钱治病,只能被迫上街讨饭的故事。

在报道中,记者用十分敬佩的笔触写着:就算这个残疾老兵被迫讨饭,他也没有要那些递过来的钱,而是选择了两个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记者笔下的老兵,徐向前内心痛苦不已。但凡带过兵的,都看不得这个场面。当年他们将青春和健康留在了战场,现在却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何其可悲。

那张报道附带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那个老兵坐在地上,身边还有用木棍充当的拐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前面没有乞讨用的碗,只有一个破旧的帽子。记者在报道中说,这个帽子里装着老人唯一的财产,就是他的退役证和残疾军人证。

在看到这个报道之前,徐向前不知道,残疾军人居然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杨得志刚升任总参谋长,就接到了老首长徐向前的电话。徐向前低沉着声音,让杨得志来找自己一趟。

杨得志不知道徐向前找自己什么事,但听着老首长的声音,杨得志觉得老首长不太高兴,怕不是自己手下有人犯了错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着忐忑的心情,杨得志来到了徐向前办公室门口。徐向前的秘书就在门口,杨得志看向徐向前的秘书。

秘书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只是向徐向前报告杨得志来了。杨得志听到一声“让他进来”,就见秘书给自己打开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杨得志颇有些摸不着头脑。看见杨得志进来了,徐向前指了指沙发让他坐。

杨得志坐在沙发上,徐向前没有说话,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重。坐的时间越长,杨得志就越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你觉得你在总参干得怎么样?”正当杨得志如坐针毡的时候,徐向前突然开口问了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总参的公务比较繁忙,但还是比在军区的时候轻松。但总参的事情比较杂,可能免不了会有顾不上的。”听到徐向前问话,杨得志如实回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听了杨得志的回答,什么话都没说,而是递给了他一份报纸。杨得志有些搞不懂,但还是接过了报纸。

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刊登的就是退伍残疾老兵乞讨的报道。看到这个报道,杨得志瞪大了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看向徐向前,仿佛要向徐向前验证真伪。徐向前点点头,承认了这份报道的真实性,也让杨得志彻底没了侥幸之心。

说实话,报纸上报道的情况,是杨得志也没有想到过的。毕竟在大家看来,有功的老兵退伍,家乡的政府肯定会给予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老兵们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也就从没有向政府求助过。所以对于退伍老兵的情况,大家都以为他们起码生活无忧。

直到这篇报道和这张照片,彻底揭露了老兵们那凄凉的退役生活。这张照片就像一巴掌,打醒了杨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难办

徐向前让杨得志看这篇报道,就是为了让他知道,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老兵的生活很艰难。

徐向前爱兵如子,杨得志又何尝不是。他们对那些已经退役的老部下十分关怀,每年都会抽时间去看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徐向前他们看来,这些因为战争落下残疾的退伍军人,就应该得到国家最好的照顾。

他们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他们值得国家的特殊对待。可恰恰就是这样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的人,才是最不愿意麻烦国家,让国家给自己特殊待遇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这里,徐向前就心痛不已。他对杨得志说,国家的英雄,不应该沦落到如此地步,应该有英雄的待遇。

看完报纸之后,杨得志也红了眼眶。他非常同意徐向前说的话。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他们现在身居高位,怎么能对自己身处困境的战友们视而不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让杨得志严查此事,必须弄清楚到底是谁在管退伍军人的事情。如果说不能保障退伍军人和烈士家属的生活,以后谁还愿意当兵。

每一个参军的小伙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带走了家庭的希望,可我们不能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卫国,可不能让他们卫国之后,却没有了保家的能力。听着徐向前的这番话,杨得志狠狠地点了点头。

他拿着徐向前给他的报纸,转身回到了总参。到了总参之后,杨得志立马召集总参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会议上,杨得志带回来的报纸被传阅。只要看了这个报纸的人,没有一个不红了眼眶的。

都是军人出身,把报纸上的军人带入到自己身上,难免有些兔死狗烹的悲凉情绪。杨得志看着众人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人,只有真正设身处地想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现状的不易。见报纸被传阅了一圈,杨得志才开口。

他对开会的人说,不管之前是怎么做的,从今以后,伤残或阵亡抚恤金的保障一定要到位,不能再出现这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底下人办事的进度,杨得志还亲自监督着。但有的事说起来简单,落实起来就很难了。

当时因为国际形势,我国重在发展国家建设。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只能委屈广大官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制定伤残补贴和阵亡抚恤金的时候,制定的都非常低。而很多战士知道这种情况,为了不拖累国家,他们就想办法隐瞒自身状况。

就像那个被报道出来的老兵,他是因为饿晕了被送到了医院,才被众人发现了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的那张照片,也是偷偷摸摸拍的。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老兵也一个劲儿地说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在杨得志这边紧锣密鼓调查的时候,徐向前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残疾军人一天得不到保障,徐向前连睡都睡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一天晚上,徐向前还是没能等到杨得志的处理结果。他吃饭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边吃一边看电话。

黄杰见状,忍不住为徐向前担忧起来。毕竟徐向前年纪大了,身体其实也不太好了,医生不建议他继续从事繁重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徐向前闲不下来,中央不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他也要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干。黄杰给徐向前夹菜,让他先吃饭。

徐向前叹了一口气,说自己根本吃不下。黄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徐向前只是单纯的没有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看黄杰为自己担心,就把前几天的报纸和黄杰讲了。黄杰听到残疾老兵居然要去讨饭,忍不住掉下泪来。

“怎么能这样啊,他们为国家付出了一切,不应该是这样的。”黄杰擦擦眼角的泪,忍不住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残疾老兵,我党的安排既然有问题,那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徐向前等了一个月后,忍不住给杨得志打了电话。

杨得志接到徐向前的电话,就知道徐向前要问什么。果然,徐向前开始问关于残疾士兵的安排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叹了口气,说起自己遇到的困难。杨得志遇到的困难不少,大部分自己都能解决掉。

但主要有三点困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第一点,就是关于伤残士兵的统计问题,从革命年代走来,伤残老兵的数量是无比庞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把这些人都统计好,绝对是个大工程。不仅需要中央出力,还需要各级政府机关共同合作才行。

而第二点,其实就是最困难的一点,那就是各地抚恤标准的问题。因为全国各地城市那么多,每个城市的抚恤标准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地方厚待老兵,有的地方就苛待。而且这种事中央没办法制定统一标准,因为各地贫富差距是不一样的。

可能在这个地方够生活的抚恤金,在别的地方就活不下去。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才是最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对接的问题,虽然也存在不小的困难,但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只有这个标准,实在是难以界定。

最后,还是徐向前想出了办法。一边是通过中央专项拨款,一边是一定要给残疾军人安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工作,残疾军人就有了生活的本钱。就算没有政府的补贴,残疾军人们也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不用再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地步。

有了徐帅的指点,杨得志很快就把工作安排了下去。不仅残疾军人有了安排,烈士家属领导的抚恤金也多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帅打了一辈子仗,到生命的终点放不下的,还是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

徐向前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他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没能带他们回家,那就在死后与烈士们长眠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