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在东线广西方向,广州军区主力部队向高平、同登、禄平守敌发起大规模进攻。为配合军区主力作战,广西军区也组织所属部队发起拔点作战,歼击边境上的越南公安屯,同时牵制邻区驻防的越南正规军。其中广西军区独立师第3团配属钦州军分区独立边防营2连,负责歼灭楠西、鬼屯岭、保肯公安屯之敌,为全师夺取开门红。

保肯地区位于中越边界东端的越南广宁省芒街县大波附近,隔北仑界河与广西防城县滩散公社相望。界河以北的中国一侧,地势较低凹;界河以南的越南一侧,地势渐高。沿河有一条东西走向公路,周围地区海拔为300-500米,地形不算险要。在距界河2公里的地幅内,有楠西、大波、江坎潭、鬼屯等村庄。保肯公安屯位于大波东侧高地,其南侧为斗梅岭,东侧为马头山,海拔都在500多米,均为土山,山上树林茂密,高草丛生。附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简易公路,从公安屯通向纵深的4号公路。

战前查明,保肯地区有越南武装公安人员和民军各约1个连驻守,共200余人。其中保肯公安屯曾获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和内务部、广宁省、芒街县各类奖旗16面,被树为“模范公安屯”,是执行越南当局反华排华政策的一个坚固堡垒。驻防的武装公安人员多为复员军人,政治立场顽固,经常侵入中国境内骚扰,气焰十分嚣张。越军的部署是:在大波东侧的3号高地有武装公安1个加强排;在2、4、6、9号高地各有1个加强班;楠西、鬼屯两村配置有民军,并有少数武装公安为骨干;越军的核心阵地和指挥所位于3号高地。越军在各阵地内构筑了堑壕、地堡、交通壕、掩体和掩蔽部等工事,共计土木质地堡和火力点24个、掩蔽部18个。在界河越方一侧沿岸设置了竹签、铁钉和零星地雷,有的地段竹签地纵深达6-7米。越军将堑壕与掩体、掩蔽部与地堡、工事与住房、火力与障碍物互相结合,配置了高射机枪2挺、重机枪4挺、40火箭筒4具、60炮4门、82迫击炮2门,形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主要依赖坚固工事和多层火力进行独立作战。

广西军区独立师第3团受领了攻歼保肯之敌的任务后,即组织了多次现地勘察和越境侦察,并召集全团排以上干部反复熟悉地形、敌情,讨论研究打法,逐点明确任务,修改完善作战方案。在此基础上,第3团首长决心集中5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以主力沿鬼屯东侧向4号高地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以一部兵力向楠西东南山垭口和鬼屯西侧两个无名高地实施穿插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首先歼灭鬼屯岭、楠西之敌,并对2、3、4号高地守敌形成包围,然后各个歼灭。据此确定部署,以3营打主攻,2营打助攻,1营为预备队,独立边防营2连以火力支援3营战斗。

1979年2月17日拂晓6时40分,广西军区独立师组织各炮兵群向保肯之敌发起火力准备,第3团第一梯队各连同时开始接敌运动。

3营奉命担任第3团右翼主攻任务,以7连攻击鬼屯和7号高地,8连主攻守敌防御最坚固的3、4号高地,9连担任营预备队随后跟进。这里单说打主攻的8连。连长可不是寻常人物,37年后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陆军司令员。谁呢?李作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击发起后,李作成和副连长杨息任各带一个排分两路沿鬼屯岭与鬼屯之间凹地快速前进。杨息任在战前被石头砸伤了左脚,还没痊愈,忍痛参加战斗。他率领1排迅速跃进,6分钟就越过了800米宽的开阔地,一口气抢占了4号高地西侧的青山高地。与此同时,李作成率领2排插到3号高地西侧,切断了3、4号高地越军向西侧山上的退路。按照预先的战斗部署,由1排攻打靠南侧的4号高地,2排同时从正面攻打北侧的3号高地。

杨息任率领1排向4号高地发起冲击,途中突然遭到高地上越军的轻重机枪、60炮火力猛烈射击,当场伤亡数人,队伍被压在草丛里。杨息任观察了一下对面阵地上的敌人火力分布,判断从4号高地西南侧难以通过,随即指挥先头的2班、3班分别组织火力压制敌火力点,自己带领1班抱着枪沿着青山高地东北坡草丛往下滚,迅速向4号高地接近。这时,李作成已组织连属火器压制4号高地之敌,并呼唤营82迫击炮排压制3号高地之敌。指导员谢喜生也率领连预备队3排加入战斗,沿1、2排中间前进,迅速攻占了1排侧后的8号高地,形成了对3、4号高地之敌的有利合击态势。此时加强3营指挥的副团长林美思跟进到了8连阵地,李作成分析此际2、3排所在位置都便于攻打4号高地,而2排已伤亡较大,完成攻打3号高地的任务有困难。不如先集中连主力攻下4号高地,回头再打越军核心阵地3号高地。林美思观察了一下战场后,批准了李作成的建议。李作成随即调整部署,命令1排从南侧攻击4号高地;2排以火力牵制3号高地之敌,同时以4班从西北侧正面攻击4号高地,配合1排战斗;3排就地向4号高地射击,以火力支援1排向其发起进攻。

在连火力掩护下,1排长率2、3班交替掩护前进,迅速进入4号高地南侧的凹地。越军发现后拼命向下投弹和射击,封锁了前进的道路。杨息任带领1班随2、3班之后跟进,也遭到越军火力阻击。杨息任见从4号高地西南侧无法通过,迅即组织1班沿着山坡草丛逐个滚进到4号高地山脚,灵活地利用一道道土坎隐蔽自己,躲过了高地上越军接连投下来的手雷,迅速从西北侧冲上了4号高地。这时2、3班也打掉了高地上的敌人多个火力点,尔后由1排长带领交替掩护前进,并投掷手榴弹压制敌人一举从南侧冲上了4号高地。杨息任一马当先,拖着伤腿连着翻上了几道土坎,眼看就抵近了山顶的堑壕边。这时从堑壕里钻出了一名越军,举起冲锋枪就要向下射击。杨息任眼明手快,用手枪抢先开火,当即将该敌击毙。在继续向堑壕冲击时,隐藏在堑壕边的一个越军暗堡火力点突然开火,将正往上冲的1班战士压制在一道土坎下。杨息任灵活的迂回到左侧,以迅猛的动作接近越军暗堡,连甩两枚手榴弹,其中一枚砸在暗堡射孔上,另外一枚正好从狭小的射孔里钻了进去,将里边的越军重机枪炸毁。杨息任趁势卧倒在暗堡上,用手枪击毙了两名逃跑的越军。当他正要往堑壕里跳时,不幸被暗堡里的残敌开火打中腰部而光荣牺牲。1排战士们高喊着:“冲上去,消灭敌人,为副连长报仇!”在2排一部的配合下,一举攻占了4号高地,摧毁越军5个火力点,歼敌十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息任烈士

林美思和李作成随后调整部署,将8连全部投入攻击,并得到了7连1排和4连5班配合,组织了营、连的5门82无坐力炮和重机枪、火箭筒实施火力准备,尔后各分队向3号高地发起猛烈突击。一直激战到12时30分,终于攻占3号高地,歼灭守敌1个排。

至此,经过5个多小时激烈战斗,8连全部攻占了3、4号高地,毙敌保肯公安屯副屯长以下47人,俘敌4人,缴获82无坐力炮2门、40火箭筒3具、各种枪支38支(挺),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8连牺牲副连长杨息任、4班长张桂生、7班长李屏湘以下18人,负伤连长李作成、指导员谢喜生、3排长吴识事以下39人。战后,8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李作成荣立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杨息任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并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杨息任是广西临桂县庙岭镇秧塘村人,生于1954年。他16岁成为生产大队的武装民兵,曾经生擒过一名偷东西的劳改犯,被队里人誉为是“杨家将”,后来还当了民兵排长。1972年,杨息任光荣参军,成为广西军区独立第2师6团的一名战士。1976年初,广西军区独立第2师改称广西军区独立师,6团也改番号为3团。杨息任和李作成一直在一个连,杨息任当战士,李作成是班长;杨息任当了班长,李作成已成了排长;杨息任升了副连长,李作成是他的连长。二人是亲密战友,共同浴血沙场,出生入死。

杨息任牺牲时年仅25岁,其遗体被运回国内安葬在广西防城县城北三官坑竹平岭的城北烈士陵园中,墓号为21排2号。他军帽上佩戴的红五星后来被战友精心保存下来,成为了英雄舍身卫祖国的珍贵历史见证。多年以后,已成为高级将领的李作成谈起战友杨息任烈士时,仍是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息任烈士军帽上的红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