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正时空 奇异时空 2024-05-09 22:06 吉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最近有个叫卢麒元的人挺“网红”。偶尔在微信群里听到“大师北上”的喧嚣才开始注意到此人。百度搜了搜,的确挺“网红”。

“网红”这个词是卢麒元被约谈禁言后,在自己弄的临别之言中说的,其中有两句好像是诗的话:“美元无限好,只是近网红”。

这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不是对他被禁言的莫名其妙,而是对他说的这两句没头没脑的话感到莫名其妙,美元好不好,跟对网红的远近有什么关系?似乎这种“莫名其妙”就是他的风格,应该是胎里带的。乍一听,显得挺高深,但细听,便似是而非,莫名其妙了。基本上跟司马南一个套路,但嘴皮子不如司马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卢麒元被禁言,一时间竟成了自媒体的狂欢,一夜之间,或文字或视频,出来好多卢麒元语录。当然更有正直正义人士在批他的言论。

我也来批一批。这不是打死老虎,人家被禁言了才批,我是以前真不知道此人,这次才了解了一些他的观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的“莫名其妙”的文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伦不类的东西,用他的话说:“我看见了白骨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今天就来“一打白骨精”:先看看他的“新殖民主义”是个啥货色。

下面这段话是卢麒元语录之一:(原文引用)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痛苦,明明我看见了白骨精,怎么都没法说服唐僧,三打最后搞不好把自己给打死了。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实际上并非改革开放初期,重点是2001年之后,新殖民主义的资本开始疯狂涌入,并且开始形成新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传媒,全方位的渗透。我关心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每一点点的变化,我生怕我看到了,我们看到了,而我们的人民不能全部看到。如不能看到,谁能避免,他们不会出现新殖民主义,对新的,被殖民者压迫的香港、日本、苏联的现象不在中国重现呢?

这个“新殖民主义”就很是令人莫名其妙。不是这个词令人莫名其妙,而是这个词用的地方很是莫名其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这个“新殖民主义”的概念不是卢麒元的发明,是中西方学术界早就有的概念。尽管对这个概念所表述的现象以及对概念的界定尚有争议,但基本表述是没问题的。

这概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以使这些国家继续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国家政权和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两大支柱。

不过,西方一些政客却总想把“新殖民主义”的屎盆子往我们头上扣。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6月11日在赞比亚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就说过“在中国不断加强与非洲关系的同时非洲必须当心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这样的话。当然这种指责是荒谬的,

介绍这个概念,并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在批卢麒元之前,对“新殖民主义”有个基本了解,同时也告诉那些对此概念不甚了了的“卢粉”们,这概念不是卢麒元的发明,包括概念的分类,诸如“杀人抢地”,“留人留地”之类的说法也都不是他的首创,他只不过是用这个概念来包装解读他的那些不伦不类的观点罢了。其实,包装解读都没问题,但如果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借此概念,故意制造危言耸听之效果,千方百计地想吃“唐僧肉”就很可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卢麒元这段语录可以分三个意思:其中一、三两个意思相近。

第一个意思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本有火眼金睛,看透了白骨精,唐僧却不听,反倒被念紧箍咒。在自我炫耀的同时,抱怨上面有眼不识金镶玉,倒忘了自己姓啥了。

第三个意思是给自己贴“爱国”标签,以此标榜自己,把自己当成“吹哨人”,打扮成一付“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显的有点儿装。

前一个和后一个意思,目的都是为了夹在中间的第二个意思。可恶的就是这第二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先绕了个小弯儿,说“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实际上并非改革开放初期”,大概是想避开“改革开放”的敏感吧。但接下来的话就直截了当了:“重点是2001年之后,新殖民主义的资本开始疯狂涌入,并且开始形成新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传媒,全方位的渗透。”岂不知,2001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点,之后就进入了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2001年对于中国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不仅是世纪之初,更因为那年是以“9.11事件”为标志,我国迎来一个长达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年。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7年,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这样的判断是深刻而正确的。既然叫“机遇期”,就有时间限制,到了临界点,机遇的消退也将是迅速的。2021年8月,阿富汗战争结束,美国撤军。2022年8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击毙了阿富汗“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显然,这可以作为美国反恐怖战争与行动目标达成的标志。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并称其目的之一就是对抗中国。这就是说,美国人以“9.11事件”为契机展开的长达20年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布什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至此结束。而中国则正好也在这个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实现了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基本达成了“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预期。

这似乎扯得有点远,但其实并不远。我们之所以能达成预期,显然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而其中当然也是我们坚持了积极有效地吸收利用外资的基本国策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这个卢麒元恰恰就是把2001年之后,也就是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说成是“新殖民主义的资本开始疯狂涌入”,并且开始形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渗透”的时期。并且,他还在另外一段语录中强调“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新殖民主义的末期,我们没有从历史中走出来,没有完成历史的超越。”

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对此作出判断了,到底是卢麒元说得符合实际呢?还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更符合实际呢?

这答案在所有还有点良心的人心里是不言自明的,也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完全不用看那些统计数据。为了写这篇短文,找了很多非常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但写到这的时候,突然觉得完全没有再写出来的必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这是因为,我已经看到了卢麒元的莫名其妙的文风下面那具不伦不类的已经成了精的森森白骨了。

这不伦不类的森森白骨里已经成了精的东西,就是对改革开放的仇恨。没错,就是仇恨,是极左分子对改革开放的仇恨,不是别的什么不同观点的对错。

如果说还有些别的,那就是还有愚蠢,脑残,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忘了自己姓啥!

如果再深挖,那就是不安于现状的野心,自恋式的怀才不遇,以及想出人头地的羡慕嫉妒恨,正如他自己在临别之言所说的那句莫名其妙的“美元无限好,只是近网红”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网红”的迷恋。

(本文所引用的言论与事实均有可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