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据说已在地球上漫步了近800万年。随着岁月的流转,自然环境的变迁,它们曾一度面临生存的威胁,数量日渐稀少。然而,你是否知道,尽管大熊猫如今被视为国宝已有几十年,但它们在此之前,一直在野外自由生存,在这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笨拙”的大熊猫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为何身为森林之王的老虎,却从不攻击大熊猫呢?难道真的只是靠卖萌来逃过一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宝大熊猫,那黑白相间的身躯,圆圆的脑袋,再加上那两个“特有”的黑眼圈,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呆萌可爱。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熊猫总是那么喜欢卖萌,那么粘人,常常挂在饲养员的大腿上,宛如一个顽皮的孩子。

然而,每年这些可爱的国宝被派出国门,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使者,更是两国友好的象征。你知道吗?尽管大型动物通常性格并不友好,但大熊猫却是个例外。它们能够延续几百万年,绝非仅仅依赖那份呆萌可爱。

你是否被大熊猫的外表所“蒙骗”?远古时代的它们并不叫大熊猫,而是被称为“食铁兽”。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从名字的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它们并非我们眼中所见的那么温顺可爱。科学家们的考古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在动物界中,熊类无疑是非常强悍的物种,而大熊猫在熊类中甚至可以排在第四的位置。可想而知,大熊猫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难怪老虎不敢与它们正面冲突。虽然如今的大熊猫战斗力有所减退,但它们与狮子、老虎等猛兽的相遇机会也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大熊猫由“食肉”转为“食草”的过程,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在我们的认知中,大熊猫是一种食草性动物,竹子是它们的最爱。然而,一开始大熊猫也是食肉性动物。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许多大型动物开始灭绝,大熊猫的数量也大幅减少,但食物来源却变得极为有限。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品,于是数量极为广泛的竹子成为了它们的最爱。

然而,竹子富含纤维素,这对于食肉性动物的肠胃来说是一个挑战。食肉性动物的肠胃不能分解纤维素,只能依靠肠道中的微生物帮忙。但微生物分解纤维素需要很长时间,例如牛、羊等草食动物,草料至少要在胃中停留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而大熊猫却能在短短4个小时内完成消化排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熊猫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吃”这件事上。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它们只能慢吞吞地走,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懒洋洋、肥嘟嘟的样子。

虽然现在的大熊猫看起来呆萌可爱,但它们依然保留着凶狠的特征,比如那惊人的咬合力。你以为竹子很脆、很好咬吗?试试看就知道了,那绝非易事。而大熊猫却能把竹子吃得津津有味,这自然离不开它们食肉特征的咬合力。正常一个成年人的咬合力在88磅左右,而大熊猫则高达1298磅,甚至超过了美洲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