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353期 美育

【编者按】

针对各大美术院校不断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本栏目聚焦美术院校优质本科课程,分享美术院校学科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经验。“考古艺术复原与创意开发虚拟应用仿真实验”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创建的成果支撑了四川美术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如“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动漫科技与文化遗产活化工程中心”,同时获得重庆市哲学社科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奖项。该课程从创建之初,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是艺术高校推动美术专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融合的课程典范。

中国是古生物化石大国,古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拥有举世闻名的科学发现,其中不乏世界级的“明星”。然而,我们没有用艺术的方法将相关资源转化为独立知识产权、文化资产和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运用,并转化为国家软实力,以至于我们大量科普产品是舶来品。因此,我于2013年申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支撑计划《绝灭动物数字复原技术及开发运用》项目。该项目主要围绕中国多个古动物群、中国恐龙及部分因为人类而灭绝的动物展开数字复原,相关研究也成为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专业的教学内容,并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开设了《考古艺术复原与创意开发》课程,由此推动四川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艺科融合的跨学科发展。

我们团队负责讲授古动物考古复原与应用开发方式。古动物考古属于地质学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及以前的生物,与考古学中的史前考古有所交叉,成为一个地质学、考古学、艺术学的“杂交课程”。该课程具体知识内容包括考古基础知识、数字复原技术及运用开发等相关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动物结构,因为复原工作必须根据现生近似物种的结构结合遗传学教学推理出该物种的基本形貌。但动物种类众多、各具形态,要想全面了解全部动物的结构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分类学的角度讲解共性规律。因此我们创建了人和脊椎动物结构对应模板,因为人对自己是最了解的,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对于古动物的皮毛花纹的复原也是难点,除了依据近似物种运用遗传学逻辑推演之外,还必须依据生态学知识结合环境因素进行推理。通过多年研究,凝练出了“万物同脉”推理方式,即:世界万物的生长都是以脑部为“种子”而发散,所以其血管、神经、花纹都有近似的发散方式,其区别方法也是根据不同物种类型,运用三维技术进行数字复原建模,包括ZB精致雕刻、皮肤绘制、毛发生成,完成这些内容即进行骨骼绑定、动画生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课现场

也因此,我们提出了许多对恐龙复原方式的质疑,比如:马门溪龙、腕龙、雷龙在目前通常的复原当中,基本上是一个很小的鼻孔,但是这么庞大的一个动物,再加上十多米的长长的脖子,是怎么支撑它庞大身躯在运动状态下的供氧需求的?从其头骨化石来看,它有强健的鼻柱和巨大的鼻腔,门齿和鼻柱之间还有宽阔的微凹区域,这个区域应该是鼻腔的空间。所以,马门溪龙、腕龙、雷龙的鼻子应该有一个巨大气囊般的鼻泡,如同气压泵将空气挤压穿过十多米的长长的脖子进入肺部,支撑庞大躯体所需的氧气。又如:梁龙的复原图基本上是贴着头骨化石边缘蒙上肌肉和皮肤,鼻孔也是参照现代动物“设置”于吻部前方,这应该是一个错误,因为鼻子的造型不会以封闭鼻腔而生成。梁龙头骨化石显示,其鼻骨和鼻骨腔是长在头骨顶部的眼眶之间,鼻子造型的轮廓一般是顺着鼻骨延伸,梁龙鼻骨和前鼻棘都是上扬,且鼻骨腔的形状是上宽下窄,呈倒梯形,这意味着其鼻子的轮廓线应该上扬且有鼻软骨和鼻柱。某种程度上讲,梁龙的鼻子也和马门溪龙、腕龙、雷龙近似,只是它长得更靠近头顶。

通过数字动画技术,我们把古动物变成数字资产、数字“演员”,可广泛运用于图书、影视、游戏开发或输出为工艺品、景观雕塑生产需求的实物模型。课程以“课目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并推动应用成果的创建,通过实验与项目融合的实战化演习,并启动了“师生创意众筹”工程模式,课程中创建的大量应用成果成为高附加值文化资产,促进了考古成果数字化、创意化运用,成果在多领域被多个机构、企业采用,广泛运用于影视动画、博物展陈、图书、文旅、游乐开发和城市景观,如:中国大熊猫进化演绎复原成为重庆、四川多个博物馆的重要展陈内容,并获全国博物展览大奖;《远古日志》动画电影正在开发之中,“生命公园”已经成为视觉化的《长江生命史记》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环保宣传平台、生命知识的科普平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生命主题艺术园。2021年,该课程经过技术完善,正式更名为“考古艺术复原与创意开发虚拟应用仿真实验”。通过该课程及相关研究,凝练出以“中国独有资源+中国自主智造”建构动漫“国风”的具体思路,期盼动漫“国风”的建构能够突围“传统文化式样运用”的范式。课程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其难度也不小,由于化石、文物考古资源的开放共享不够受到一定局限,技术及教学资源也待完善,当然难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我国考古学、地质学融合不足,也没有艺术应用学科,所以相关人才仅靠我院一门课程的培养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莫兽复原图

因此,希望通过“考古艺术复原与创意开发虚拟应用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能够引动相关学科的整合,驱动“中国独有资源、中国特有元素、中国创意方案”的创新运用,打造文化“国风”“国韵”乃至“国潮”,建设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和文化产业体系。■

(作者分别系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4年出版45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25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