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蜜禅

01

刚看了一个视频,感觉很戳心。

视频中是一位生活在湖南的80多岁的老奶奶,她在视频中说“我太孤单了”。

老奶奶是一位有30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她有儿有女,还有8个孙子,可是却没有一个孩子留在她的身边。

女儿去了美国,儿子在广州,8个孙子也有各自的事业和生活......说到最后,老奶奶乐观地说“我想得开,他们都是为了生活,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在孤独中艰难度日的老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农村。城镇化让他们的孩子离家越来越远,远得一年甚至都无法回家看望一次。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便孩子们在大城市扎下了根,老人却依然无法走出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看了视频之后,或许很多人的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奶奶不去广州和她的儿子一家团聚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中老年人大多数在儿女成家之后都选择了和儿女分开生活,除非儿女需要他们带孩子。

就像我们小区的张叔,退休之后他的儿子想接他和老伴一起去广州生活,却被他拒绝了。张叔说“金窝银窝都没有自己的狗窝自在、舒服。”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到了晚年,陪伴左右的都是老伴,老伴走后,便独自生活。

是他们的儿女不孝顺吗?显然,我们不能单纯用儿女是否孝顺来评判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同事秋姐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老家就剩下她的老父亲一个人生活。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他们姐妹三人不止一次动员老人搬到城里和儿女一起生活,三个孩子,他想和谁一起生活都可以。

秋姐的父亲不愿意,一来是在农村生活惯了,跑到城里谁都不认识担心日子更无聊。二来,毕竟是去女儿家,自然也没有在自己家里自在。三是,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行,不需要儿女照顾,也不想拖累儿女。

就这样僵持了很久,最后也没有说服老人,压力便到了她们三姐妹身上。身边的亲戚都在说他们三姐妹不孝顺,把老父亲一个人丢在农村。

结果三姐妹只好轮流每个周末坐两三个小时的车回去帮老人买菜、煮饭、洗衣服。

年轻人无法丢下自己的家庭、事业、孩子回到家乡陪父母终老,而年迈的老人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便是如今许多家庭面临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对于老人来说,人老后,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孤独。

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大城市和儿女生活,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偌大的城市里,即便儿女就在身边,他们依然会感到孤独。

为什么会这样呢?

儿女因为担心一个人生活的父母的安全,于是将老人接到身边。接到身边之后呢?儿女每天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孩子而忙碌,真正能够给老人陪伴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老家的时候,老人打开大门就可以和邻居说说话,日子也不会太难过。在儿女生活的城市,离开了儿女,许多老人甚至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一把年纪,要去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是许多老人不想面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那么,独居的老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呢?

首先,尽量离儿女近一些。

如果老伴还在,两个人的身体尚可,其实两个老人独自生活会比和儿女一起生活更有归属感,更自在。

但如果老伴不在了,只剩下自己,便要考虑是否要和儿女一起生活了。

儿女虽然无法解决陪伴的问题,但是生活在儿女看得见的地方,总会多一些安心和踏实。

其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的外公也快80岁了,自从外婆去世之后他就一个人生活。一开始大家都担心外公无法走出悲伤,更无法适应一个独居的生活。

舅舅和姨妈们轮流着回去陪外公,孩子们不在身边的时候,外公就自己打发时间。

他把门前的花圃都种上了果蔬,他还学会了上网,时常和大家分享他在网上看到的趣闻。比起许多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老人,外公在努力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每个人驱逐孤独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能完全将孤独从我们的内心赶走,在我们内心崩溃的那一瞬间,我们只能试着去接纳它。

当你不再惧怕孤独,它便没有什么可怕了。

最后,和邻里搞好关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老人一个人生活尤其要和左邻右里搞好关系。这一点做儿女的更要明白,如果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你一起生活,一定要和邻居搞好关系,让他们多留意和照顾老人。

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许多事情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你爱莫能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会害怕孤独呢?

人的一生从哇哇大哭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都在不断地博取亲人、朋友、爱人的爱。人们不怕死,但是怕在没有亲人关爱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

以前我们总是讨论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教育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们如何安心地老去。

最后,希望每个老人在最后的晚年时光都可以内心充盈,在儿女的关爱下走完最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