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她的一生,是一曲岁月长歌怎么才算是幸福的婚姻?是薄金之婚?是自由恋爱?还是门当户对?在追求物质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当下,这个问题似乎不太重要了。可那些被时间淘洗过的故事,却在诉说着另一种答案——倘若你遇见一位懂你的知己,即便人生不如意,也会因为有他陪伴在侧而感到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该获得万千宠爱的公主,竟遭遇如此多舛

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遇害,其五岁大的幼女李婉顺及家眷也被充入掖庭。本该受万千宠爱的公主,竟在年纪稚嫩时遭遇如此挫折,这对她的性格和价值观影响深远。

当时的局势可谓风云变幻,让这个小姑娘经历了太多不该有的痛苦。她的父亲李建成作为长子,按理是大唐的太子,可惜权倾朝野的叔父李世民铲除异己,篡位夺权。李建成全家株连受难,李婉顺只得依附叔父李世民度日。丧父之痛,权势之变,这些少女时期的遭遇让李婉顺性格转向低调内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不再像寻常孩子那样爱哭爱笑、张扬跋扈。而是谨小慎微,不事张扬,甚至连仆婢都很少与她直接接触。她似乎将自己圈禁在那个年纪的阴影中,不敢再有太多期待,也不敢要求别人给予太多关心。她怕招惹是非,怕有朝一日也被如父亲般除之而后快。这份戒心是她多年萦绕心头的隐痛,也是童年阴影给她带来的长久影响。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她遇见了一位懂她的人。那一年她17岁,李世民为她选了一位名门郎君。这桩婚事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她禁锢已久的内心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见钟情,他是那么温暖

公元643年,李世民为17岁的李婉顺册封官名“闻喜县主”,并将她许配给通事舍人刘应道。眼看这位国色天香的侄女已到成婚之年,李世民也不会亏待她,给她选了一个出身清白而又可靠的夫婿。

刘应道生于名门望族,以孝行闻名。他博学多才,性情温和宽厚。一头及腰的黑发,一双明亮的眼,显得他英气逼人却又内敛谦和。李婉顺一见到他,心中便升起一种莫名的熨帖感。她眼前浮现出一盏温暖的灯,驱散了她多年来的寂寞与惶恐。

李婉顺犹豫着,试探着,终于在刘应道深情的目光中点点头答应了这门婚事。她仿佛看到一扇窗子在向她敞开,那后面不是奢靡的池水名花,而是单纯的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的包容温暖如同一盏灯,照亮了李婉顺多年来萦绕在心头的阴霾。她逐渐敞开心扉,露出真实的自己。桎梏许久的灵魂也终于重获新生,就像一只蝴蝶破茧而出,飞向天空。

两人志趣相投,琴棋书画样样通晓,日久生情。刘应道性情中人,善解人意,他用倾听和理解融化着李婉顺多年来积压的惶恐与忧愁。平淡的问候,微小的琐事,都因为有他在身边而变得温馨又值得期待。李婉顺逐渐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充实却不腻烦,这么理所当然却又小事带来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携手共渡生命的苦与乐

婚后的日子不乏甜蜜,也夹杂着艰辛。公元646年,刘应道官拜玄武县令,李婉顺亦随之迁至新家。丈夫勤勉为政,屡建奇功。他深得民心,为百姓排忧解难。李婉顺也不负所望,照料家务,相夫教子,助夫风华。

七年顺风顺水般很快就过去了。刘应道正襟危坐,清清白白地卸任县令一职,唯一的私产也不过是买书看书的几盘银子。李婉顺为他感到骄傲,丈夫就是这样一个正人君子,值得她一辈子敬仰与跟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刘应道也遭遇过失掉,甚至被革去官职。这对二人来说无疑是个打击,不过他们并没有气馁太久。李婉顺体贴入微,开解丈夫的难过。刘应道也很快调整心态,不再自暴自弃。在李婉顺的帮助下,他重新燃起斗志,准备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安排。

在这些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李婉顺始终默默相随,替丈夫分担压力。她手把手教导儿女,与丈夫携手扶持这棵小小的家族树。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总会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诉说衷肠。刘应道诗词隽永,李婉顺则才思敏捷,二人不仅感情深厚,在文学品鉴方面也相得益彰。这就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恩爱而又淡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载牵手,四十载厮守

也许是因为天赋神通,也许是因为见识广博,李婉顺对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她分析和刘应道讨论过的内容中,似乎隐约可窥一二她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她明白一生的际遇无人能决定,唯有尽力而为,抓住当下。背景的高低并不代表什么,最值得庆幸的是遇到一个懂你、善解人意的知己。有他相伴,生命便充满意义。

岁月如梭,转眼她已经40岁了。公元 659年的一个炎热夏天,李婉顺突然染上怪病,起初只是小毛病,久治不愈。再后来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丈夫孜孜不倦的照料中撒手人寰。临终前她只留下了一句话:“此生无憾,惟愿来生再相见。”

刘应道悲痛欲绝,这位他深爱着的女子竟然就这样离他而去。他亲手为妻子写下墓志铭,将她生前的美好与睿智一一道来。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腾出两人曾一同生活的正室,成为纪念亡妻的地方。在那里,他独自生活,以最简朴的方式缅怀他们的美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载守活寡,兑现誓言永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