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有限规模、有限纵深的局部作战,并不力求深入敌境,解放军作战部队还是背靠边境进行浅近纵深的攻击战斗,同时控制了战场上的主要交通线。因此,我军是以速战速决的预想来推动战斗的。

这次作战的对手比较特殊,越北边境自然地理复杂,对越军的了解也很有限,因此,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参战部队在战前组织了很多侦察兵开展侦察活动。但由于侦察手段比较落后,准备时间也很仓促,侦察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作战影响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我军对侦察兵的使用还是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老经验,把侦察分队当作警戒、战斗分队使用,甚至集中各师团侦察分队组成几百人的侦察大队,作为战斗部队独立行动。这样一来,就忽视了侦察兵的特殊作用,等同于了一般战斗部队。到了战场上,出现了很多情况,如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不善于边打边侦察,难以及时获取情报,对当面敌情掌握不清,主要仰赖上级通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斗的进程。

战后,我军充分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高了对侦察兵种的重视,并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对部队建设的指导。经过一系列努力,到老山轮战中我军侦察兵就打了翻身仗,取得出色战果,并为日后侦察兵向特种兵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勤保障方面,我军总后勤部大力抓了保障工作,对弹药、油料、运输、技术保障和医疗、支前等方面都做了具体安排。考虑到山岳丛林作战的需要,总后勤部为参战部队增发了单衣、背囊、毛毯等,还紧急生产和发放了防刺防滑解放鞋。部队出境后,因敌区作战,烧饭困难,吃的主要是单兵和部队携带的干粮,消耗量很大。总后首长就命令后方紧急筹集和生产压缩干粮,迅速送往前线。

作战初期由于主要交通线没有打通,一些担负纵深穿插任务的部队出现了断粮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和任务的完成。随着战役进展,各主要道路逐步被打通,后勤物资也就源源不断地供应上了前线,有力保障了部队作战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战中弹药消耗量很大,特别是大口径炮弹,作战第一阶段就消耗了将近3个基数。为保障部队连续作战,总后首长决定从兰州军区、济南军区的库存储备中紧急调拨供应前线。在山地作战中,为对付钻入山洞中顽抗的越军,需要火焰喷射器来攻坚,总后首长又指示后勤部门动用库存限时送往前方。对于后勤需要的其他一些问题,总后勤部都努力并及时予以解决,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已经20多年没有打过仗,在短时间从和平转向战时状态,可谓任务繁重,千头万绪,不可能不影响到作战效果。然而我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武装力量,组织力强大,善于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越战越强,横扫敌人,打出了国威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