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一)政策要求: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大力推进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强化社区基层人员治理水平,全方位、立体化地扩大基层服务优势,助推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的综合性发展。为贯彻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提能力”项目,推动全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能增效,探索“五社联动”创新机制。乐用街社区基于在地实际发展现状,聚焦社区民生发展困境,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大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指导思路,提出了以“五社联动”为基础、“团队提能”为目标、“民生发展”为导向的“1121”实践模式,在社区的民生发展、小区自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区情况:

乐用街社区位于永乐街道中心位置,户籍人口908户,约3645人;常驻人口约930户,约4358人,辖区有四所学校,4400余名学生。经过前期社区走访,了解到社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老年人照护问题。社区老年人数量较大,占比超过20%,并且随着社会老龄的加剧,社区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二是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问题,作为就业资源匮乏城市,社区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失,导致社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儿童隔代教育困难,亲子教育缺乏,情感陪伴缺失等多种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实现。三是基层治理转型问题。作为老旧社区,随着社会发展,原本的基础设施及社区管理方式弊端逐步显现,占道经营问题、安置小区管理等问题凸显。四是社会服务项目运营及专业服务能力差。社区承接试点项目经验薄弱,随着党的十九大逐步将社会基层治理转型提上高度,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孵化与项目运营能力的要求与社区社会组织能力现状不符。

综上所述,乐用街社区存在空巢老人较多,留守儿童青少年占比多,基层治理转型难题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低,整体呈现“三多一低”发展状态。

二、执行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有效回应乐用街社区“三多一低”发展困境,乐用街社区携手在地驻点机构,通过多次“乐用人谈社治”“乐用发展治理头脑风暴会”等形式。群策群力、大众参与,共同制定了基于团队组建、能力提升,辐射困境照护的“1121”社区治理发展思路。

其中,第一个“1”代表“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指导理念。乐用街社区的民生发展与小区治理工作坚持与党的发展要求同向,重视社会大众、社区居民的协同参与,依托“乐用人谈社治”等工作开展,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关注并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成为社区的“收音机”“整合器”“智囊团”;第二个“1”指代“资源盘活+团队成长”介入方向。乐用街社区在提升社区发展潜力和治理活力的过程中,坚持以“资源盘活”为导向,以资源的视角看待面临的困境及所拥有的机遇。在有效发掘、整合、分配资源的基础上,对辖区服务团队实现有效组建、精准赋能,为社区的整体发展打下人力、物力、技术等基础;“2”分别是指“理论学习+技能内化”和“实践落地+服务困境”,是提能助力工作的具体内容。乐用街社区积极关注社区居民团队的有效组建、服务提供和专业转型,通过对其兴趣点、擅长点、发展现状、自我定位、发展期待等内容进行整体评估,针对性地开展有指向性的理念和技能培训,让其形成积极的服务意识及能力。与此同时,乐用街社区强调服务的有效落地,通过志愿服务、长者照料、儿童互动、院落环境、节日氛围等工作的推进,实现团队的进一步成长和困境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最后一个“1”指代“治理转型+社区发展”,即在党建引领、大众参与下,社区各类功能性团队有效联动基础上,形成“服务-进步-深度服务-持续进步”的治理闭环,最大限度上提升社区发展潜力和治理活力,为社区的一体化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三、具体做法:

第一步:聚焦“需求资源”,实现全覆盖调研;

为了对乐用街社区居民的服务和发展需求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乐用街社区能用、可用、潜在资源有整体把控,为具体的服务提供精准、有效的方向性指引,乐用街社区携手驻点机构对社区居民开展了100%全覆盖精准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儿童青少年、社区长者、院落安全环境、困境人群、公共议题、商家及单位资源、空间阵地资源等。通过细致且全面地了解,理清资源、明确方向,真正实现服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线上调研:

乐用街社区依托社区居民交流群等互动载体,面向社区居民进行整体问需,了解居民面临的具体困境以及其关注的公共话题,实现了社区、居民之间信息的动态传递,打破了需求了解层面上的时间和空间约束。

(二)线下调研:

乐用街社区及驻点机构积极动员辖区骨干,通过问卷、实地观察、座谈会等形式,全面铺开对居民的问需以及线上调研信息的求证工作,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等多方面入手,对居民的需求、院落发展的困境等,拥有进一步的了解度。与此同时,乐用街社区及驻点机构的工作员、志愿者,进入社区、了解社区,发掘并动员辖区的商家、单位、骨干资源,组建初步的社区发展治理资源库,为后续服务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关注“团队技能”,强化发展内升力;

乐用街社区在全面掌握社区资源分布及功能、需求类别及迫切度等基础信息后,重点对辖区的骨干、团队等展开了赋能工作。旨在强化社区团队服务意识和能力,形成有效的服务联动,为高效实现资源整合、居民需求回应,打下基础。

(一)团队组建——从零到一,影响裂变;

乐用街社区协同驻点机构积极关注居民团队的组建工作,通过宣传招募、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发现、发掘辖区内的居民骨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引导,强化其服务意识和组织意识,逐步形成社区居民服务团队雏形,有效整合辖区的居民志愿资源。实现志愿团队的从零到一转变,推动团队的影响裂变,让更多的居民关注到具体的服务工作,参与到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来。

(二)技能强化——从弱到强,专业转型;

在团队雏形初步形成基础上,基于其具体的服务定位、发展期待、擅长点、兴趣点等内容,开展整体评估工作,并就评估结论基础上,对各团队展开精准的、持续的赋能工作,如通用的团队管理、居民沟通、资源整合等。让相关团队对自身的服务的定位、功能定位,拥有进一步的认识,对自身服务短板有清晰地了解,为服务能力的由弱到强,服务的专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三)功能定位——从粗到细,精准发展。

在各团队服务意识有效转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基础上,乐用街社区对各服务团队的服务功能进行总体分类,避免团队功能的过度冗杂,确保各团队在居民服务、小区发展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应有的支持功能。实现团队的功能化细分,为各团队的体系化、精准化发展提供助力。

第三步:强调“实践联动”,落地落实微创投;

基于各团队的服务能力提升,乐用街社区及驻点机构为各团队提供精准的实践平台。通过各团队的创投实践,将团队成长和小区服务提升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社区的持续发展。

(一)参与式服务实践:

各团队在驻点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类常态化服务工作中来,包括居民茶话会、节日庆典活动、儿童互助活动、老人交流活动等。通过参与式的活动开展,逐步了解并掌握活动开展的技能技巧,将培训的理念及技能有效内化,为后续独立开展服务打下基础。

(二)居民微创投:

基于参与式实践服务中团队的能力提升,乐用街社区同驻点机构面向所有团队开展定向的微创投工作。通过居民的提案、实践、联动,将社区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有效解决,进一步形成社区居民团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为社区的持续发展打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助力基础。相关微创投的方向主要覆盖社区文化、人群照料、志愿服务等。

第四步:重视“问题困境”,提升老少融合度;

通过参与式实践、居民微创投,乐用街社区在活动的开展、基础服务的助力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可用经验,在文化营造、日常互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其服务功能,引导其在具体的问题解决、居民深度问题有效回应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一)关注儿童发展:

组建社区儿童发展助力团队,在乐用街社区、驻点机构的支持下,实现社区、机构、团队的有机联动,就儿童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技能提升、支持网络拓展等提供精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业辅导、趣味活动、儿童议事、参与式行动等,通过各类活动的高频率开展,将儿童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将儿童面临的具体需求及困惑予以针对性的回应,让孩子们在社区的生活有参与感、融入感。

(二)参与长者支持:

搭建社区长者助力团队,完善长者服务机制,结合社区长者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类型的长者提供区别化、针对性的服务工作。如面向高龄、肢体残障等老人,提供常态化陪伴服务。对低龄或肢体健康老人,提供朋辈互动、兴趣发展服务等。通过对不同长者的精准化服务,让各类长者的需求都能在社区的服务工作中得到有效回应,让社区长者在社区的生活有归属感、幸福感。

(三)助力困境转变:

面向辖区困境人群,包括残障、空巢、大病致贫等,引导各居民团队结合自身功能的定位,提供持续支持。例如志愿服务类团队可以提供日常陪伴、居家卫生、心理支持等;功能类团队可以提供家电维修、资源整合与提供等。通过各类团队的携手联动,为困境家庭的精神、物力等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步:注重“模式经验”,鼓励参与式复盘。

乐用街社区重视服务的持续性,在很大层面上就是要关注相关团队、机构的服务实践,并在具体的服务路径中梳理出有参考性、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一来为后续的工作推进提供方向性、策略性参考,二来为团队的深度参与、持续参与打下基础。

(一)时时有讨论,事事有总结;

乐用街社区以强化社区功能性团队为切入口,促使其在具体的人群服务、小区治理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社区的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乐用街社区及驻点机构将居民团队逐步从参加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服务开展、信息分析、策略选择等方面,均邀请团队参加,并鼓励其就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提出意见,最大限度上提升其参与度。做到随时随地展开讨论,每次实践均有经验总结及思考。

(二)环节有思考,结果有反思。

乐用街社区及驻点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复盘会和沙龙会,让居民团队、居民骨干等服务主体全程参与,在各个服务环节的关键节点进行讨论和反思,在各服务的结果方面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路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社区的融合发展。

四、成效反思:

(一)成效产出:

1、居民团队有机整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经过具体的服务实践,乐用街社区的居民团队实现了从零到一、从弱到强、从粗到细的整体转变,在各个类型的服务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具体服务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提供策略建议、行动支持和反思复盘,真正意义上做到从整体出发、兼顾细节,持续有力地推进社区民生服务进步和社区治理发展。

2、困境需求有效回应,服务效能总体实现;

社区困境人群的需求回应实现了精准化和常态化,相关服务主体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梳理出具体的服务路径和策略,在面临辖区困境家庭的各类需求及困惑时,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跟进。与此同时,基于相关的实践工作推进,能够将儿童服务、长者照料、困境家庭助力等进一步细化,实现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发展。

3、辖区资源充分活化,服务潜力持续发展。

地区资源得到有机整合,包括辖区商家、企事业单位、居民团队等,形成社区的动态资源库,为辖区的服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社区的发展潜力。

(二)工作反思:

1、资源盘活是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

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居民的服务需求、理清具体的服务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资源-需求”的有效匹配,从而实现治理工作的有机循环,推动治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用资源的视角看待所有需求、困境,将其视为方向性资源,结合具体的人力、物力等支持资源,形成资源内部的有效联动,将对社区居民力量整合、服务工作落地、困境问题解决等,发挥积极作用。

2、团队赋能是服务进步的重要内容;

社区居民团队是社区发展的最重要承载之一,不同类型的居民团队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都有着较大区别,如何有效地进行功能性赋能,鼓励相关团队在不同问题的解决和需求回应中发挥能动作用,是摆在社区和驻点机构面前的最大议题。要更有效地实现团队联动、功能实现,对辖区所面临的需求困境有整体了解,对居民团队的服务现状、自我定位、擅长点、兴趣点有总体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3、全过程参与式强化资源功能的重要手段。

团队的赋能以及居民的联动,是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更好地强化团队意识,提升团队服务能力,吸引居民参与,对其做到事事有公开、时时有互动,全程参与到问题的发现、策略的制定、活动的组织、结果的思考,对增进团队紧密性、居民关注度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居民、团队、社区发展、居民服务方面的有机联动。

友爱社工:邹科、钟丽莎

案例指导:李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