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家里养了一只小猫,父母觉得它很是可爱,于是争先恐后地拿着逗猫棒逗它玩。

它的脑袋会随着玩具的摇晃来进行摆动,小小的身体看起来很是可爱,我们恨不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它。

但是猫向来都是一个奇怪的生物,它不像狗,不管你付出多少,它都会给你最热情的回应,但是猫不是。

它只会在饿了的时候,或者是想要你逗它玩的时候,才来找你,平时就慵懒地趴在一边,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数来撩逗它都无济于事。

这般冷漠最是容易叫人放弃,可偏偏猫的这种态度却让我们能够感觉到一种舒适感,大家各取所需,不会因为太过于粘着彼此而觉得烦躁。

其实,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中,也应该去遵循这样的道理,当然人的天性总归和动物的习性有区别,“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会造成爱情关系转化成利益关系,从而变得疏离。

我们所希望的,是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可以保留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让爱情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距离效应”:距离太近只会伤害彼此

寒冷的冬天有两只刺猬想要相互取暖,但是距离太近会因为彼此身上的刺而被扎得遍体鳞伤。

但是距离太远又无法抵御寒冷,最后,它们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距离,既可以达到取暖的效果,又不会伤害彼此。

这就是“刺猬效应”中所包含的“心理距离效应”,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其实都是相对的,也就是有限制的,它不会因为和一个人有了亲密的关系就会无限扩大。

相反,如果具有亲密关系的人没能把控好个人空间的界限,那么两个人就会因为距离太近而产生嫌隙。

爱情关系如果运用到数学领域中,就是一个坐标轴上单位之间的间距,太远会浪费空间,太近又会影响函数图的美观。

所以,只有采取一个合适的间距,才能够保证画出来的图像既不会占地过大,又不会太过紧密。

在两性关系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太近其实并不是一个感情的良性发展。

相反,它会过快地趋于一个饱和度,然后让感情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尴尬状态,由此衍生出来很多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距离感的爱情不会有良好的体验感

在爱情中,人们通常对距离感的缺失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是一方控制欲极强,认为相爱的两个人就应该做到彼此坦诚相待,若就有自己的隐私个个人空间,就是不认真对待感情的表现,因此,一方会对另一方的生活进行填鸭式地掌控;

另一种是觉得自己爱对方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答应对方的所有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不去考虑,对方喜欢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对方讨厌什么,自己就坚决不去触碰。

然而前者很容易会让被掌控的一方产生窒息感,由此想要逃避,而掌控者又会不断地纠缠,开始陷入一个彼此折磨的恶性循环;

后者会在爱情中迷失自己,渐渐地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由此开始爱得卑微,爱得心力憔悴。

这样的爱情由于缺乏“留白效应”,导致双方几乎没有一点保留个人空间去发展爱情的机会,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不断地消耗,进而忘记了最开始彼此在一起的初心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验爱情。

当爱情失去了美好的那一刻,也就失去了它本该存在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侣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相互独立的人

陈道明老师最近几年很少在娱乐圈活跃了,他和妻子杜宪目前所拥有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

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窗边,桌子上放一壶清茶,空气中飘荡着缕缕茶香,杜宪看着书,陈道明缝制着送给妻子的皮包,两个人不会有太多的交流,但是每当抬头,双方的视线都能够完成爱与爱的交汇。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一定是每天陪在对方身边,其实则不然,像陈道明和杜宪这样的相处方式,未尝不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一种爱情。

陈道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夫妻结缘的最大意义不是吃饭穿衣、生儿育女,而是彼此滋养、彼此成就,提升生命的档次。”

其实不仅仅是婚姻中,爱情里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人与人总会存在着一个期望值,距离太过接近就会无形中得让期望和现实成反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一个人更多的是能够让对方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体会到的是一种舒适的自由感,而不是压抑的囚禁感。

伴侣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相互独立的人,也只有相互独立的人。才能够有细心有过剩下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