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口较多,志向远大,但土地面积只能算中等。同时资源匮乏,山多平地少,自古以来多数时候生活都很艰辛;更糟糕的是,日本直面深不可测的西太平洋海沟,地壳活跃、不稳定,地震、火山、海啸等灾害频发,人类在此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因此,日本人有强烈地向大陆寻求生存空间和安全感的执念,二战前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就是其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日本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战术精巧,战略脑子像被驴踢过,丧心病狂地侵略我国,妄图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扩展空间,岂不是缘木求鱼?当时中国作为农业国,人口承载量已经饱和了,资源和生产力根本养不活更多人。

而且近代以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族国家是很难征服的,特别是大的民族国家无法征服,即便占有土地,融合不了,维持成本极高,会变成赔钱的买卖,殖民者持续流血,最后崩溃,无数这样的例子。日本以一个小国,妄图效仿满清当年,征服已经民族觉醒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是痴人说梦?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根本无法稳住后方,整个华北都是人民抗日的汪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行山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图,中国的地形、人口,是无法征服的

因此有很多人想过一个问题,日本人心心念念的大陆应该是: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容易征服。那不就是澳大利亚大陆嘛!当年眼瞎吗,没看一下南面那么大快土地?其实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日本当年是有很大机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袋鼠当年只有720万人口,日本有7000多万,还统治着2000万朝鲜人口,占领区包括我国台湾岛及其他岛屿,加起来小一个亿,人口对比十几个对一个。如果是35年之前动手,日本人还吃到了侵占我国东北的粮食和煤炭钢铁。澳大利亚面积太大了,大部分地区做不到防御,登录上去的日军,应该可以轻而易举把袋鼠赶下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太平洋战争初期横扫东南亚,收拾袋鼠不会更难。

2.日军二战前期海军实力非常强,规划很超前,发展了航母和航空兵,强到太平洋战争初期能对美帝占到上风。澳大利亚当时是英联邦成员,英国人力量日薄西山,还要面临欧洲德国的严峻挑战,隔着半个地球跑来跟日海军近距离对抗,应该是有来无回。后来的马来海战等战役中,英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被日海军暴打可以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西方三十年代初经济危机很严重,大萧条疲于奔命应对,国内问题太多了,自顾不暇,还卖很多军火给日本人,只要有钱赚,想不了太长久的事,应该没空管日本人。

4.英美一个作为老朽的霸主,德不配位,一个作为新晋强者,肌肉越来越发达,领袖气质隐约可见,两者本身存在要交替的关系,矛盾也很深,美可能不会帮英国人照顾小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这样,今天的日本就是太平洋中间可怕的超级大国了!现在的日本是西北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国土面积37.78 万KM²。日本人口1.25亿,世界第12名,按人口的角度,绝对是大国。澳大利亚总面积769万Km²,截至2023年7月,总人口为2639万人。日本是人口大国,面积不大,澳大利亚是面积大国,人口小国,要是当年合流,面积得有800多万Km²,超级大国的架子;袋鼠有的是土地种粮食、养牛羊,吃饭吃肉,蔬菜水果都没问题;袋鼠有的是矿产资源,卖矿躺平都可以赚很多钱。除了干燥点,袋鼠也没那么多灾害,更不用担心哪天岛屿沉到海沟里去了。人口方面,要是像假设那样,合流繁衍的人口会加速很多,保守现在有两亿多了,那妥妥的巨无霸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发生?战略短视到几乎没有,陆军和海军水火不容,无法一致行动,还有历史上的习惯,之前偷鸡的经验等等,加上一开始也害怕西方。当时如果能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以不成功就成仁的勇气,突然一个猪突过去,老殖民者还没反应过来,袋鼠肯定也就跪了,老殖民者抗议一下,不服派军舰过来看看,不会比马来海战时候做得更好,假设一下,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