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人来说,谁不想永葆容颜呢?可是,百年之后,大多数人都成了一捧黄土。孝仪纯皇后是个例外,当盗墓贼撬开了皇后的陵寝,开棺盗走陪葬品时,却发现:这个女人的遗体竟面目如常,百年时光丝毫没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孝仪纯皇后的遗体为什么逃过了岁月的侵蚀呢?

时至今日考古界始终未给大众一个科学解释,每当谈及此事总会让历史爱好者们惊诧不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汉人,早年被选召入宫成了一名宫女。因为她为人善良,容貌端庄,没过多久便在后宫佳丽中崭露头角,出现在乾隆帝视线内。

在临幸了魏佳氏后,乾隆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善良的女子,先是册封她为常在,几年后,又升为贵人,在嫔妃之中脱颖而出。满语“令”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皇上赐予魏佳氏的妃号正是令妃,这足以说明,魏佳氏在乾隆的心目中是一个皎洁无瑕、心地善良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乌喇那喇氏触怒龙颜,被皇上冷落,打入冷宫,从这以后乾隆再未考虑过册立皇后。后宫就像是微缩版的朝廷,不可一日无主,于是,乾隆便让令妃执掌后宫。虽然,魏佳氏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却是实际的后宫之主,真正的无冕之后,在十几年中为乾隆打理后宫事务。

想要在皇帝身边常年得宠,仅靠美貌和性格是不够的,魏佳氏的肚子非常争气,她先后为乾隆诞下六名皇子,其中,皇十五子更是深得乾隆喜爱,被立为皇储。身为太子之母,魏佳氏从此在后宫中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魏佳氏在乾隆三十九年底,与乾隆帝从热河回宫之后生病,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同日,乾隆帝便为皇贵妃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在距离魏佳氏去世二十年后,乾隆公开了皇十五子永琰的储君身份的同时,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魏佳氏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着汉人血统的皇后。

1928年,孝仪纯皇后已过世一百五十年,一伙盗墓贼打破了平静,惊扰了魏佳氏的安眠。国民革命军的孙殿英在剿匪过程中,对清室祖陵起了歹心,经过一番筹划后,孙殿英率领军队对东陵展开疯狂的盗掘,在这场盗墓案中,数个大墓惨遭毒手,被土匪们洗劫一空。

为了打开厚厚的墓墙,孙殿英派人使用炸药、铁锨,整整用了七天七夜,才凿出一条通向墓室的通道。随后,孙殿英与他的士兵们涌入地宫,开始进行丧心病狂地掠夺。这场盗墓案发生后,溥仪派大臣们前往东陵善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重新整理各陵墓的过程中,有大臣在凌乱的墓室中发现一具未曾腐烂的女尸,经调查这具遗体竟是死亡了一百五十年的令妃。从这些参与善后工作的大臣们的笔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令妃遗容的记载,大臣们在笔记中写道:

“孝仪纯皇后与生前别无二致,她的面容栩栩如生,仍保持着笑容。”

徐榕生也在其日记中记道:

“忽于地宫西南隅两棺之间衾襚之下,觅得后妃玉体一,身着宁稠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一足着黄缎朝靴,又于侧近拾得一靴一袜。以水濯之,靴之花纹与着于足者同(袜亦有花纹),不知是后是妃也。”

相比之下,与孝仪纯皇后死亡时期相近的遗体均以化作乱骨,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辨识他们的身份。这件事让大臣们惊掉了下巴,他们纷纷跪在令妃遗体前,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纷纷传说孝仪纯皇后已经成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现代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面对这件事,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解开孝仪纯皇后尸身不腐的疑团。

众所周知,遗体之所以会腐烂,“罪魁祸首”是空气中的腐败菌。史籍记载,魏佳氏生前极少吃肉,她喜欢蔬果、蘑菇等素食。相比于蛋白质和脂肪,素食不利于腐败菌的繁殖,所以,孝仪纯皇后的遗体才免遭腐败菌的侵蚀。

而且,孝仪纯皇后在生前经常服用一些养生保健的药物,还会用这种药物熬汤煮茶。药材中的碱性物质会随着时间积累在孝仪纯皇后的身体里,这些碱性物质可以有效防止腐败菌的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历史上有许多道士生前茹素,且服用各种药物,但为什么他们不会尸身不腐呢?

其实,孝仪纯皇后尸体不腐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她的棺材中有大量防止细菌滋生的防腐药剂。乾隆非常宠爱令妃,所以,在爱人死后准备了大量陪葬品,其中,就有许多防腐的药物。除了这些药物外,孝仪纯皇后的随葬品中还有不少玉制品,这些玉制品虽然没有防腐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有效控制棺材内的温度。

并且,从孝仪纯皇后的墓室位置来看,乾隆帝在为令妃选安息之所时煞费苦心,墓室附近的土壤非常干燥,且温度较低。而孝仪纯皇后的棺木是特制的,密封性极强,在封闭后不会有空气流通。

以上的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令妃永葆容颜,也为我们揭开了孝仪纯皇后尸身不腐的奥秘。

参考资料:

【《清史稿·外戚表》、《清高宗实录》、《徐榕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