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人们谈起"泛滥成灾"的鱼类,不少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罗非鱼的身影。这种原产于非洲、上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的鱼,如今已经成为南方许多水域的"常客",让不少钓友和吃货又爱又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条在国内备受争议的鱼,竟然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餐桌上的"宠儿"。这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罗非鱼·】——»

罗非鱼属于丽鱼科,因外形酷似鲫鱼而被称为"非洲鲫",1957年从越南引入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热带鱼能适应16-38°C水温,生命力极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南方多地引进罗非鱼养殖,其凭借杂食性、耐低氧、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等特点迅速走红。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越来越多的罗非鱼逃逸进入自然水域,野生种群迅速壮大。

罗非鱼最早的引进地点是广东省的一些内陆水库和鱼塘。由于罗非鱼生命力顽强、繁殖力极强,加之缺乏天敌,它们在适宜的环境里迅速繁衍。短短几年时间,就在珠江流域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70年代末,罗非鱼已经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泛滥。由于缺乏有效管控,它们沿江而上,逐步占据了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生存空间。

进入80年代,罗非鱼在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也有了分布。无论是天然水域还是人工养殖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它们无所不在。

到了90年代,罗非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灾害"。它们在江河湖库中疯长,严重破坏了本土鱼类的栖息环境,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进入新世纪后,虽然政府加大了防控力度,但罗非鱼的扩散仍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这种外来物种的分布。

«——【·不受欢迎·】——»

罗非鱼之所以能在中国如此泛滥,主要原因是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耐低氧、繁殖力强、食性广泛、抗逆性高,是典型的"生存专家"。一旦进入新环境,就能迅速适应并大量繁衍。这使得人为管控和防治都面临巨大挑战。

这让不少钓友苦不堪言,一整天下来钓上的净是罗非鱼。有人甚至戏称罗非鱼是"淡水鱼中的流氓"。

除了在野外泛滥,国人对罗非鱼的食用印象也不佳。不少人将其视为"垃圾鱼"。

人们普遍认为,能在污染较重的水体中大量繁的鱼类,体内必然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和寄生虫,食用后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再加上罗非鱼常出没于城市周边的沟渠、池塘等环境中,这更加深了人们对其"不干不净"的印象。

此外,野生罗非鱼的口感也备受诟病。由于常年生活在水质欠佳的环境里,罗非鱼体内往往会积累一种特殊的腥味,即使是经过烹饪,这股味道仍难以祛除。

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其与"土腥味"上了等号,认为吃起来口感粗糙,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土腥味来自于罗非鱼体内的一种叫做挥发性可味化合物的物质。这些化合物在罗非鱼的生长过程中,会从泥土和水草中积累下来。

即便经过多种加工方式,如清洗、浸泡、腌制等,这种腥味也很难完全除去。因此,生吃或者简单烹调的罗非鱼,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泥腥"的口感印象。

相比之下,其他经典的淡水养殖鱼类,如鲤鱼、草鱼、鲢鱼等,由于生长环境不同,腥味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它们口感更加清淡鲜美,备受国人青睐。

此外,罗非鱼的肉质较为肥美,口感比较腻,也不如一些瘦肉型淡水鱼那样爽口。这使得它在很多人心中,被归类为"次等鱼类"。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和家庭,会通过特殊的烹调手法,来中和罗非鱼的腥味,提升口感。但就整体而言,罗非鱼在国人餐桌上的地位,还是比不上其他传统淡水鱼类。

尽管养殖环境得到改善后,人工饲养的罗非鱼品质有所提升,但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罗非鱼"垃圾鱼"的标签却难以撕去。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罗非鱼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始终不高,销量远不及其他常见淡水鱼品种。

因此尽管我国罗非鱼养殖规模庞大、年产量超百万吨,但大多出口国外,内需严重不足。鲤鱼、草鱼等传统品种仍稳坐淡水鱼销量榜前列。

«——【·美国却情有独钟·】——»

令人意外的是,在我们对罗非鱼避之不及的同时,美国人却对它情有独钟。

根据统计,美国人均每年要吃掉1.25磅罗非鱼,罗非鱼已跻身美国第四大海鲜。其地位仅次于虾、鲑鱼和金枪鱼,被美国FDA和环保署推荐为儿童、孕妇食用的最佳选择之一。

让罗非鱼赢得美国人青睐的,是它的高营养价值和实惠价格。罗非鱼蛋白质含量高达20%,还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被誉为"水中鸡肉"。

但与昂贵的三文鱼、鳕鱼相比,罗非鱼的价格要便宜得多,零售价在每千克5美元左右,深受美国工薪阶层喜爱。

此外,刺少肉嫩的特点也契合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些因素让罗非鱼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就风靡美国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和出口国,自然成为满足美国人"口腹之欲"的首选。

我国罗非鱼产业一度快速发展,出口美国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出口的阴影·】——»

2019年美国进口的罗非鱼,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正当中国罗非鱼产业蒸蒸日上时,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到来,给这个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关税壁垒让中国出口美国的罗非鱼大幅减少,巴西等新兴产鱼国也对我们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疫情导致的生产、物流受阻和需求萎缩,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凭借良好的品质口碑和性价比优势,罗非鱼在美国的人气依然不减。对比国内外罗非鱼的境遇,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单从我国来看,罗非鱼的引进无疑是一个教训,罗非鱼的引进和泛滥,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物种引入的复杂性。

一方面,我们需要引入新的物种以丰富食物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必须警惕潜在的生态风险和生物入侵问题。

«——【·结语·】——»

在面对罗非鱼这样的案例时,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引入物种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的养殖管理和严格的监管政策必不可少。

对于已经泛滥的罗非鱼,研究有效的捕捞和处理方法,以及寻找其在食品链中的新定位,成为了当务之急。

同时,提升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同样重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大众理解到保护本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减少因无知而加剧问题的行为。

参考资料:

罗非鱼养殖技术——科普中国

罗非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澎湃号.数说渔业

罗非鱼——珠江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