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从1973年开始的黄淮海科技攻关大会战至今已有51周年,也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的‬见‬证‬。‬近‬年‬来‬,‬全国主流媒体掀起中国农业大学几代师生扎根农村,解民生之多艰的“曲周精神”宣传活动。

去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师‬生‬回‬信‬,‬在‬新‬形势下‬肯‬‬定‬了科技小‬院"‬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生‬动‬实践。‬引‬起‬强烈反‬响‬。‬

实际上,“曲‬周‬精神"‬和‬新‬时代的‬"‬科技小‬院‬精神”,‬都‬是几‬十‬年‬来‬在黄淮海科技大会战影响下,‬所树起的改造盐碱地,争取高产稳产的乡‬村‬振‬兴样‬板‬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孙鸿烈院士把当时科技人员在条件艰苦时期的“团结协作、互相支援、攻克难关”,浓缩为“黄淮海精神”。认为黄淮海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有效的。“这个项目的实施,为解决中国当时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也给予充分肯定。”

两位院士说:“从当时情况来讲,采用黄淮海项目的研究成果适合我国国情。花钱最少、见效大、成就显著。”

黄淮海科技攻关大会战

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五省二市的黄淮海平原科技攻关,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战线上的一场雄伟壮观的科技大会战。

从“六五”到“九五”的20年间,由‬周‬恩‬来‬总‬理‬主‬抓‬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第一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全国数万名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生态等不同学科的科技人员会战在这块44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包括四部委和5省2市参加,组织204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由土壤、种子、栽培、农学、地理等多学科交叉集成,建立了12个国家级不同类型试验区,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多专业、多学科的大型协同科技攻关。成为黄淮海平原引路的典型示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淮海平原5省2市的298个县,有耕地2.8亿亩。由于受季风多变气候影响,曾长期遭受盐、碱、旱、涝危害,粮食不能自给,严重依赖“南粮北调”,每年吃掉国家10多亿斤返销粮。

科技会战历经20年,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了对黄淮海平原盐碱土的治理,为我国粮食产量由8000亿斤增长到9000亿斤,以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大贡献。12个试验区的粮食亩产由治理前的30至70公斤,提高到1989年的425至90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两倍。

攻关所获的6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6项达到国际水平,12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11名同志为主要完成人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了获奖者。黄淮海科技大会战,是四代科学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长期摸索创造的符合中国国情、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律的研究形式,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加过黄淮海科技大会战的许多老一辈科技人员认为,当时参与大会战的科技人员在条件非常困难的农村田间搞实验,为攻克难关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原北京农业大学)、水利部、农业部、原林业部等多部门团结协作、互相支援、攻克难关的“黄淮海精神”,应该大力弘扬,予以宣传。

过往难忘的农业科技大会战也引发老一辈科学家再次思考未来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向。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说:“黄淮海科技会战中表现出的大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非常感人,人们至今对当时科技人员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动人情景记忆犹新并赞扬有加。大战役结出了大成果,国际上影响很大,应该发扬也应该宣传。”

尽管黄淮海科技大会战已过去了20多‬年。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顾全大局、敬业进取、攻坚破难、无私奉献、大力协作的事迹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至今仍鼓舞着广大科技工作者。

“黄淮海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再造辉煌,黄淮海科技大会战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将永载中国科技发展史册。

七‬五‬至‬八‬五‬期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跟‬踪‬报道了‬黄淮海科技大会战中的一些人和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