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人类自古就是群居生活在一起,逐渐的形成了固有模式的小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群体中诞生了很多规则。后来,有不少规则随着它的时代消失了;而刑法在朝代变换中却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了。

死刑作为最高刑罚一直都是用来惩罚罪大恶极之人!只不过法外有情,有些时候执行律法的机构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在古代,娶妻无子的死囚有一项特殊待遇:那就是执行死刑之前,允许他的妻子同住监狱。这就令人比较费解,这么做有何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刑犯的福利

我们时常在古装剧中能听到一个词,就是“秋后问斩”,也就是说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囚犯都要等到秋天过去了才会受刑。古时候这是历朝历代都遵从的一个原则,而且延续了很多年,那么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其原因就是古人崇尚天道,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天道,不可逆天行事。古人认为: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是耕种、成长和收获的季节,此时斩立决容易引起天罚;而冬天是万物修生养息的时候,此时行刑不会被上苍责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冬天的时候百姓都不用忙地里的活,大家都有空闲时间可以观看行刑。地方官员也会要求大家去现场,让百姓们看看犯罪之人的下场,从而扬官威、震摄平民。

其实,在入刑场之前,死囚其实都是有一些特别的福利。就像吃“断头饭”就是每个死刑犯前一晚上可以享受的特别待遇。这顿饭又叫“辞阳饭”,狱卒会给人犯准备好酒和肉,让他吃饱喝足再“上路”,此举也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的大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常死囚是不允许亲属去探望的,到了临行刑之前,官府会特别批准犯人的家人及好友入狱探望,做最后的诀别。男性死囚还可以享受“听妻入狱”的待遇,允许妻子入狱和丈夫住在一起。朝廷的这些措施其实也是制度人性化的表现。

吃断头饭和亲友探望都比较好理解,让妻子陪同在狱中住一段时间就显得有点荒唐了。为什么死刑犯临死之前还可以享受到妻子入狱陪伴的特别待遇呢?搞清楚这件事情的缘由也就不会觉得很荒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国古代对于血脉传承是非常看重的!就像皇家之人就算是个草包也会比寻常的朝廷重臣尊贵;皇帝的皇位也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再不济也是宗亲,很少有把最高统治的权杖交给有能力的大臣的。由此可见在古代宗族就是抱团发展的。

那时候,男丁除了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外,还承担着传递香火的重任。对于家族来说,子嗣传承是重中之重:人丁兴旺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份振兴家族力量;倘若是人口单薄的家族,如没有生下男丁的话就会被人诟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建时期这句话束缚着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悲剧。著名的诗人陆游和唐婉就是这句话的牺牲品。两人婚后琴瑟和鸣非常恩爱,婚后一年的时间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陆母认为唐婉生不了孩子,硬生生拆散了两个相爱的人。

除了陆游和唐婉,《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也是有这样的经历,相比较唐婉的温婉、逆来顺受,刘兰芝则显得更加刚毅。她反抗不了世俗也无法嫁给不爱的人,最后选择投河自尽、以死明志。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自挂东南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些故事中不难发现,封建时期这样的思想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力,造成了很多悲剧,甚至都可以取人性命。也正因为如此,在刑法严谨的古代,它才能超越法度成就一个个家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