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并不无辜的朱由检——辽地悲歌(七)

吴桥兵变起因最有名的就是那一只鸡了,网上有好几个版本在流行。

一只鸡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自然少不了《明朝那些事儿》里的版本:

崇祯四年(公元1621年)十月,孔有德部到了吴桥时由于缺粮,于是该部几名饥饿的士兵便偷了当地老百姓的几只鸡吃。这几个偷鸡贼被当场抓住,随即便被吴桥人民狠狠揍了一顿,孔有德获悉后气不过于是便带人劫掠吴桥。

这一说是为吴桥人民小题大做激起兵变说。

这一版本最明显的问题便是时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不知是有心的还是笔误,居然将吴桥兵变整整提前了两月。

这兵变时间提前两月,事件性质可就大不一样了。

事件本来的重点是孔有德部纪律败坏骚扰地方,而这时间一提前事情便发生在了大凌河城开城投降前了。一下凸显出吴桥人民不识大体,为了几只鸡耽误了孔有德部救援大凌河城,这是不是该给吴桥人民扣个啥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明朝那些事儿》版本上有一个更进一步的2.0版本:

孔有德部士兵偷的鸡是东林党大佬王象春家的,于是这个被抓的士兵被王象春家丁暴打一顿不算,还被押到了孔有德的军营里穿箭游行。孔有德部的士兵一看王家这么欺负人,气不过于是便动起手来最终成了劫掠地方。

这一个版本就是所谓东林党惹是生非说,将吴桥兵变的锅甩到了东林党头上,是网上所谓东林党祸国的主要证据之一。

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是,王家有那么横嘛?竟然敢在孔有德的军营里——人家的地盘上,当着一大堆大头兵的面把他们的同袍穿箭游营吗?

在这个版本上又有了一个3.0版本:

孔有德部士兵偷的是王象春家丁的鸡,虽被发现但是没当场抓到人。于是王象春的公子带着家丁到孔有德军营去告状,在王家指认出了偷鸡贼后,孔有德下令将偷鸡贼穿箭游营。被穿箭游营的士兵羞愤难当,于是晚上便潜入王家杀了鸡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家公子第二天当然是又去孔有德军营鸣冤了,恰好孔有德不在营里,而接待王公子的李九成正是杀人凶手的顶头上司。得知自己部下闯下大祸的李九成,他由于将公款花光正愁没法交代,因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发动了兵变劫掠了吴桥县城。得到消息赶回的孔有德眼见木已成舟,因此心一横索性就反了。

这一版本将兵变的责任归咎为孔有德部,尤其是李九成的身上。

而无论是三个版本中的哪一个版本,都紧紧地围绕着一只鸡展开,也因此吴桥兵变被称为因为一只鸡发生的兵变。

透过表面看本质,鸡的背后是孔有德部缺粮的窘境。而造成这一窘境的责任,根据当年当事人的奏报看主要在孔有德的身上。

孔有德率部到吴桥,已经是其第三次率部赴援大凌河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次走海路,孔有德以河口结冰和遭遇台风为由都半途而返;于是第三次改为了走陆路,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部出发前给其准备了充足的路费。然而历时近两月时间后,孔有德才率部出了山东省境,到了河北与山东交界的吴桥县。

孔部这一路真可谓是用爬的了。

在得知孔部到来时,吴桥商户闭门停业,民众纷纷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有些人因此将吴桥兵变的责任怪罪在了吴桥人民头上,认为就是他们关门闭户导致孔有德部买不到粮食,因而导致了吴桥兵变的发生。

反正孔有德部作乱不是袁崇焕的锅,就是东林党的锅,实在不行吴桥人民也得把这锅背了,总之就不能是孔有德部畏敌不前、军纪败坏的锅。

历史上真实的吴桥兵变

那么吴桥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吴桥县令毕自寅作为当事人,自然对此事说法是最为权威的,我们就来看看他怎么说的吧。

据毕自寅陈述,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孔有德部到了吴桥城外,由于当时已经很晚了,所以毕自寅并未去孔有德部慰劳。第二天一大早孔有德部就来人要求毕自寅到军中去一趟,毕自寅也没多想准备了一些劳军的物品后便出城去了孔有德部驻地。

当毕自寅在军营里见到孔有德时整个人都傻了,因为孔有德是被他的部下五花大绑着推到毕自寅面前的!

还没等毕自寅回过神来,带头的军官就向毕自寅提出了要求:孔有德欠下了我们大量粮饷,毕县太爷烦劳您帮他补上,我们就放了他。

虽然这要求十分荒唐,但是毕自寅可是辽东巡抚毕自肃的亲弟弟啊,毕自肃就是因为辽军闹饷兵变而羞愤绝食自尽的,所以对这些大头兵的德性,毕自寅是再清楚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这时毕自寅反倒是冷静了下来,随即便满口答应了孔部军士们的要求,表示回吴桥县城后就筹集粮饷。然后毕自寅就开始分发带来的慰问品,分完后还安抚了孔部一番,这才返回吴桥县城。眼见毕县太爷这般有诚意,孔部军士们一个个是笑逐颜开啊。

可毕县太爷刚迈进吴桥县的城门,下一秒就立马命令紧闭城门,并召集城中百姓上城戍守。眼见吴桥县城城头一派备战景象,孔部兵士们这才意识到,毕县太爷把他们给耍了。

孔部军士们对此当然很生气,可是他们这趟出门并没有带攻城器械,因此除了对着吴桥县城无能狂怒外,最多也就是将毕县太爷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了。可骂完之后肚子叫得反而更响了,眼看在吴桥捞不到什么油水,于是孔部军士们只得骂骂咧咧地,押着孔有德向着东边登莱的方向踏上回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自寅向朝廷奏报的吴桥兵变经过,其中根本就没有提到鸡。

因此所谓的孔部偷鸡引发吴桥兵变的说法,是后世的小说家言

码字的一直都想不通,既然孔部北上救援大凌河城当然是沿着海岸前进,可为啥却行军到了位于河北省内地深处的吴桥。看了毕自寅的奏报后,码字的大体可以断定,应该是孔有德被士兵扣押后,这位爷提出到位于京杭大运河要冲的吴桥去就食,因此孔有德应该和毕自寅是旧识。

虽然毕自寅不知内情到了孔有德军中,但是孔部的士兵这会还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没有把他扣下,因此孔部最终变成了白跑吴桥一趟。所以不但一只鸡引发吴桥兵变的说法是后世编造的,连吴桥兵变这个称呼都是名不副实的。因为毕自寅的奏报里说得很清楚,孔部在吴桥没能获得粮食便走了,并没有在当地闹出什么事端来。

不过,后来朝廷追究造成吴桥兵变的责任人时,毕自寅因为没有给孔部粮食而被处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真不怪毕自寅,没有朝廷的手令,府库中钱粮县太爷也是不能支取的啊,后世郑板桥不就是因为擅自开仓赈济灾民被免职的嘛。要是孔部没作乱,那毕自寅发放粮食给孔部多半就会被追究了。

兵变爆发

从史料点滴看,孔部里有人一直在煽动士兵闹事,此人就是前文中出现的李九成。他和其子在孔部返回登莱的路上不断拱火不说,还带着军士到处抢掠,弄得沿途各城闻听孔部过境无不如临大敌闭门自保,这让孔部在山东的冰天雪地里更难获得补给了。

一路上孔部心中的邪火越烧越旺,当孔部行军走了大概一半的回程,到了吴桥东南160公里处的新城(今淄博市桓台县)时,终于这股邪火爆发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部在李九成父子的率领下,在新城当地大肆烧杀劫掠了一番,兵变此时正式开始!

事已至此,孔有德就算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何况怂恿他带头造反的李九成就提着大刀站在身边,那刀还滴着血呢。

于是孔有德把心一横,反就反吧!

所以这场兵变按照惯例应该叫做新城兵变

前文所提及的王象春其族就聚居于新城,因此其族人很多都为乱兵所杀,王氏一族深受孔部荼毒,是孔有德叛乱的一个大苦主。而为了将吴桥兵变的锅甩给东林党和袁崇焕,为了将白的抹成黑的,那只鸡便和王象春扯上了关系。

把遭遇飞来横祸的受害人强行变成加害者,这可真是无耻之尤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莱巡抚孙元化得知兵变消息后,还想要猫盖屎地把事情给遮掩过去,因此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去找孔有德让他回登州。

由于有了登莱巡抚的亲笔信,因此孔有德率部畅通无阻地回到了登州城下。可是这会孔有德已经是泥足深陷,所以他选择了直接攻城。孔有德部虽然一路上收编了很多流民队伍大大壮大,但是由于其没有攻城器械,因此一时拿登州城也没有办法。

可是登州城里还有耿仲明啊。

当晚耿仲明便打开了城门,孔有德的叛军一拥而入!

进城后的孔有德见到被扣押的上司孙元化时,立马就大哭了起来,可是这会木已成舟,你孔有德再哭还有什么用呢?

真正的主谋

纵观吴桥兵变,从已有的史料看,孔有德都是比较被动的,兵变的中枢人物是李九成。但是还有一个人应该才是这场兵变幕后最大的推手,他就是耿仲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文说过了,耿仲明本身就长期在后金为将,直到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时他才投奔了皮岛的毛文龙;而他之所以会离开皮岛,是因为他的部下李梅与后金勾结事泄被下狱,为了避祸他才逃往了登莱;而就在大凌河城开城投降的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十月,他的弟弟耿仲裕煽动皮岛士兵兵变,将总兵黄龙四肢打断、鼻子割掉!

当孔有德正在孙元化面前哭哭啼啼时,耿仲明打着为弟弟耿仲裕报仇(兵变平定后,耿仲裕被黄龙处死)的旗号,率领叛军冲入黄龙在登州的府邸见人就杀,将黄府上下统统杀尽!

耿仲明的所作所为彻底绝了孔有德的后路!

孔有德部兵变的消息传到了广鹿岛(黄海上长山群岛中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岛,有大连海上门户之称),广鹿岛守将毛承禄(毛文龙养子之首)、王子登等率领守军,投奔了占据登州的孔有德、耿仲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的所谓东江镇在吴桥兵变中被逼反,指的就是毛承禄为首的一些皮岛官兵参与到了孔有德、耿仲明之乱中。但是参与叛乱的东江镇官兵只是一小部分,远非网上那些卖悲情的所说的整个东江镇都反了,而且其后东江镇在平定孔有德、耿仲明之乱中也是出了大力的。

得知孔有德造反的消息后,很多人便投到了他的麾下,其部很快兵力便达到了万人以上。

那么这些投靠孔有德的又都是些什么人呢?

下一篇为大家揭示,吴桥兵变必然会发生的根源。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