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未来产业的竞争,已由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聚力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28个重点产业链,河南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坚决打赢这一仗。

顶端新闻中原策联合王牌智库独家推出年度重磅专题策划 《因“链”施策28条》,全方位描摹河南28条重点产业链“画像”,全系列探索建圈强链的“落地方略”和“支撑方法”。

今天推出《因“链”施策28条》之六: 现代医药集群——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作为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并且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始终备受重视,尤其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整体产业市场规模都在不断壮大,其中,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

聚焦河南省,当前省内的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已初具规模,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已在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区形成集群发展,并且在部分领域优势明显,在全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同时,在全省“7+28+N”产业链群的谋划和推动下,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再次步入产业提质发展阶段。

但是,结合当前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现阶段仍然在空间聚集、产业结构、研发创新等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河南省需要立足新阶段和新任务,深刻剖析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以及各地区的发展特点,对标全国,找短板、寻差距,从而明确招商方向,进而以强举措助力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和河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库观察

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

基本现状

按照国家对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划分,医疗器械产业包括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风险程度依次升高。按产品特性分包括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4类。其中,卫材产业是医疗器械产业中低值耗材中的一类。

整体而言,医疗器械是多领域、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并且在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随着河南省《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培育壮大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行动方案》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全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已然成为重点培育的对象,并且依托郑州和新乡两大产业基地,已经基本集聚了从研发到生产到流通的全产业链企业,当前仍然在持续突破。

1. 产业增长趋势向好

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2022年产业规模超过450亿元,相较于2018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超过15%,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生产企业数量居全国第6位,并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可见,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正在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向更高水平迈进。

2. 部分领域优势明显

目前,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已实现部分领域的绝对领先。从细分领域来看,在麻醉耗材、体外诊断试剂、医用防护耗材、输注类医用耗材、医用护理耗材、康复设备仪器、义齿原材料及加工等领域已形成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从企业发展来看,培育出驼人集团、安图生物、翔宇医疗设备等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从地区特色来看,尤以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重点集聚区——新乡长垣为代表,区域内卫材产品涵盖20大类产业近300个品种,已形成医用卫材完整产业链,医疗耗材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5%以上。

3. 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当前,河南省内产业规模排名第一的是郑州市,其次是新乡和安阳,其中郑州和新乡的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市场规模在全省的占比超过70%。可见,当前省内已形成以郑州和新乡为绝对“领头羊”引领发展的格局,二者错位布局,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二)

问题剖析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已成为医疗器械大省,但是在全国对比的视角下,从发展体量和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关产品和技术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不及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和中部地区的武汉,表现为大而不强,面临着产业聚集发展水平和高端领域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尚未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集群化协同发展有待加强

从全省范围来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相对差距较大,分布分散,产业聚集度较低,不利于产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重点地区来看,虽然郑州、长垣、安阳等地聚集了大多数生产企业,但区域内企业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高度协作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企业间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资源共享,更不利于完善和健全产业链。

因此,整体而言,省内医疗器械产业存在明显的各自为战特点,集群化协同发展较弱,未形成高效的产业生态。

2.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当前,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生产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较低,整体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的现象,市场集中度偏低。

具体来看,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足2%,产值在亿元以上企业不足5%,60%以上的企业产值低于3000万元。

3. 产业链结构偏低端,创新严重滞后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目前整体落后于全球发达国家,95%以上的医疗器械仍然依赖进口。在此国际形势下,国内“北、上、浙、广、苏”五省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创新医疗器械,而河南省在医疗器械方面虽然已形成特色产业,但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产品附加值较低,高端领域发展薄弱,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明显短板。

究其原因,一方面,省内头部企业数量不足,缺乏引领作用,且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河南省医疗器械市场低端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品质管理体系,导致行业升级步伐较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库思考

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发展思考

调研认为,为了使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实现有序提质发展,河南省需要在遵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做好医疗器械产业的系统谋划和一体布局,链长单位、重点地区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制定产业长远发展方案和具体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从多个方面进行发力,切实将“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和“实景图”。

一是鼓励集聚,协同发展。

产业集聚化发展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河南省内要针对郑州、新乡长垣等重点地区,立足现有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整合并集中资源优先重点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同时,通过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引进上中下游全覆盖的相关企业,使区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此外,通过不断整合区域内的优势特色产品,形成梯度合理、优势互补的产品线,抱团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以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以产业链优化形成集群优势,以产业生态链构建生态圈,使医疗器械产业在集聚区内通过联动与协作朝着高效、稳健的方向发展。

二是加强创新,高端突破。

针对当前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问题,河南省要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当前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打通医疗器械创新发展道路上的要素缺失、转化率低等堵点,在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等全面进行突破,优化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国产替代”。

一方面,要加强多专业联合的基础研究中心的打造,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并且联合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医院和龙头企业,以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进行攻关和研发。另一方面,以平台为载体,通过构建创新医疗器械从产品立项、快速申请获证、链接市场、对接资本市场整体运营服务新模式,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和应用。当然,这其中要坚持以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撑腰”。

三是创建品牌,赋能发展。

河南省要以创建和强化产业品牌为抓手,赋能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发展,让河南制造享誉全国。一方面,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引导其在核心技术、质量管理方面打造品牌,尽快孕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团体标准水平。另一方面创建区域公共品牌,推进“长垣卫材”等集体商标注册推广,制定完善使用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同时,通过举办产业高峰论坛、医疗器械展会等产业发展相关促进活动,提升标准话语权,持续扩大河南医疗器械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跃升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四是政策优化,营造环境。

在河南省内的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发展水平较高、集聚度较高的地区,率先在政策端打造洼地,创优营商“软”环境,增强发展“硬”实力。优化各项审批流程,以高效灵活的管理政策更好地服务企业;单独设立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创新产品的更新;设立异地实验室,把检验送到企业家门口。

此外,制订相关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创新研发,使更多的专业人才和临床专家和投身参与到医疗器械产品和技术研发中来,尤其是针对取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成果的个人、机构、平台和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以及在省内延续注册或新注册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给予补贴和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库实战

河南省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图谱与招商策略

壮大地区产业的发展,首先是要认识和理解产业链以及内在的价值联系,这是重构和强化产业链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河南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当前河南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偏低端领域,整体产业环节有待补足,整体产业能级有待跃升,产业规模有待扩大。

河南省需要在注重“内培”的前提下,加大系统性“外引”,加快实现内外部资源的统筹管理,双向发力争取在体外诊断、高值耗材、高附加值医用医疗设备等高性能产品领域实现突破和延伸,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打造国家级医疗器械制造强省。

首先,河南省各级各地区应在产业链谋划方面提高站位、找准定位,下好招商“一盘棋”,针对自身产业资源和发展基础,积极进行发展策略和规划的谋划和制订,包括产业构建及配套服务策划、体制机制及要素保障策划等,从战略高度上出发,在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招商提升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的产业链水平,以拓优势、重创新之举,着力构建医疗器械及卫材全产业链。

其次,在重点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和带动,在龙头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产业链的完整度,精准聚焦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依照产业招商图谱,锁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目标企业,挖掘企业需求,寻找与政府诉求的契合点,实施重点突破,并依托智库的资源平台进行项目包装,使政企实现共赢,从而对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和延链,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提高聚集区产业链的韧性,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产业生态。

第三,针对重点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做好培育、选育、优育,以项目孵化为手段,培育一批专注细分产品市场,长期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的高技术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以此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结语

在国家和全省对医疗器械行业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在全国“崭露头角”,占据部分市场,但这并非终点,要想产业实现“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阶段性跨越,河南省仍然需要稳固卫材产业优势,补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短板,走好顶层设计、分类实施、精准招商“三部曲”,推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打开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顶端新闻特约专家,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官同君

研发团队:王牌乡村振兴研究院&王牌县域经济研究院

首发平台:顶端新闻“中原策”专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扛起中国民间政府智库的大旗

王牌智库深圳总部:

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9289号京基滨河时代广场A座14层

王牌智库河南公司: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69号泰宏国际广场B座20层

网址:http://www.acechina.cc

邮箱:aceidea@aceidea.com.cn

电话:0755-89992025 0371-666868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