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某人在朝鲜的作用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油画)

袁某人出任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并不轻松,朝鲜是大清唯一的属国,朝鲜群狼环伺,日本、俄国虎视眈眈,随时想要瓦解、吞并朝鲜,一天都没有放松对朝鲜的觊觎之心。偏偏朝鲜国王李熙又是软弱无能之人,内政外交都操控于闵妃之手,自袁某人出任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后,闵妃和李熙又企图通过俄国军事干预来实现朝鲜独立。

毫不夸张地说,袁某人在朝鲜任职,无异于坐在一个火药桶上面,朝鲜状况不断,他最担心的就是朝鲜妄图借助日俄之手脱离大清谋求独立,一旦大清失去朝鲜这个最后的属国,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袁某人则必然要承担首要的责任。这不,这段时间李熙和闵妃蠢蠢欲动想要攀附俄国,希望俄国以军事武力干预,帮助朝鲜脱离大清谋求独立。

袁某人见招拆招,巧妙运用李鸿章面授机宜的“以夷制夷”原则,迫使朝鲜国王李熙答应了他三个条件:一是让坚定拥护大清对朝鲜宗主国地位的金允植复职外衙门督办,二是要朝鲜专文明固守宗藩关系,三是备文向各国照会与大清的关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但金允植复职一事没有动静,就连要朝鲜专文明固守宗藩关系以及备文向各国照会之事也没有动静。

袁某人又着急又恼火,约见朝鲜外衙门署理督办徐相雨,狡诈、强硬的徐相雨以一番说辞狡辩,袁某人更是动怒,责问徐相雨,朝鲜就这样食言?答应的三件事一件也不认了?徐相雨还想解释,袁某人摆手制止。徐相雨认为袁某人对他非常无礼,强压怒火,拱拱手就走了。袁某人命人持他的名帖去请来金允植,金允植仍是一脸病容。

金允植告诉袁某人,他是病了,但还没到病得不能复职的地步,徐相雨到登门看过我,却只字未提我复职之事。袁某人告诉金允植,看来只有他袁某人亲自去一趟天津,当面向李中堂汇报。金允植劝说,一旦总理(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的简称)回国,汉城百姓都害怕各国趁机派兵入朝,朝鲜不知又会出什么乱子。袁某人说,此次非要他亲自去天津不可。

袁某人马上叫来唐绍仪,要唐去各国使领馆透露消息说他不日将回天津述职。同时,袁某人又交代总署会办谭耿尧,故意把他要回天津述职的消息弄得满汉城皆知。下午,外衙门督办徐相雨就急吼吼来找袁某人,询问他回天津述职之事是否属实。徐相雨说,总理如果离开朝鲜,如果朝鲜再发生变乱,谁能负责?他央求袁某人等汉城民心安定了再回天津述职。

袁某人说,朝鲜答应他的三件事一件都没有兑现,他只有回天津当面向李中堂汇报才能说得清朝鲜的问题。第二天天没亮,公署外面就堵满了朝鲜百姓,他们都打听到了袁某人要回天津的消息,大家七嘴八舌劝阻不让他回国。袁某人只好说,我也不想离开汉城,可密函事件处理失当,我必须回天津当面向李中堂负荆请罪。百姓听了,却不肯散去。

守卫出主意,建议大家不要在这里闹,要想办法让国王出面挽留总理,这样,李中堂那里才说得过去,围堵的百姓这才散去。下午,朝鲜领相沈舜泽来见袁某人,告诉袁某人,国王听说总理要走,非常不安,汉城百姓也在想方设法挽留,总理难道非走不可吗?他还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总理不走,朝鲜无不答应。袁某人说,国王能答应那三条吗?答应我就不走。

朝鲜国王李熙

袁某人提出,要朝鲜国王派专人手持加盖国王大印的申叙文去京津面禀,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金允植。但结果国王派去京津面禀的人却是徐相雨而不是金允植,袁某人不好反对,只好要求把申叙文拿来给他看。看完之后,他想要修改,却又不好修改,只能作罢。随即,徐相雨带着副使李应浚一行赶到天津拜见李鸿章。第二天,李鸿章就接见了徐相雨一行。

李鸿章知道朝鲜密函给俄国的事件没有确凿证据,只能不了了之,但朝鲜企图亲俄自立却是不能抹杀的事实。他必须趁此机会用力敲打一下朝鲜君臣,所以,切入正题之后,问话就很不客气了。不料,整个会见过程中,不论李鸿章如何套话、恫吓,徐相雨始终不卑不亢,态度强硬又狡诈,毫无畏惧之色,就是打死不承认有密函以及预谋亲俄自立之事。

李鸿章算是领教了徐相雨的厉害,他感叹此人反应敏捷、不卑不亢,是个人才,可惜不能为他所用,又说此人实在是袁某人的一个劲敌。李鸿章认为袁某人在朝鲜借助密函之事也算给了朝鲜君臣一个教训,此事的处理也没有失策之处。李鸿章认为在处理朝鲜的问题上,袁某人处事果断、手腕灵活、机巧百出,是一把办事的好手,如果好好调教,是个难得人才。

可惜的是,李鸿章认为袁某人年轻气盛,有时候过于急躁。但客观而言,也只有袁某人能坐镇朝鲜,换了别人,应付不了,这是李鸿章坚持力挺袁某人的根本原因,处理朝鲜问题,袁某人是他最合适的助手,换任何人都不行。李鸿章担心,别人不知道袁某人身处的难处,只怕站着说话不腰疼,只顾大发议论,果然,不久,京城就有了袁某人飞扬跋扈的许多传闻。

这是徐相雨在京城活动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有的人是被挑唆不明就里,还自以为仗义执言;有的人则完全是因为看不惯李鸿章,自然就看不惯李鸿章的红人袁某人。其中,最严重的当属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生父)亲自致信给李鸿章要求撤换袁某人。醇亲王为人相对宽厚,他却如此尖锐致信李鸿章要求撤换袁某人,可见他对袁某人相当不满意。

李鸿章和心腹周馥密议许久,想来想去在朝鲜还没人能取代袁某人,最后,李鸿章决心为袁某人主持公道,他看袁某人就是块难得的璞玉,需要的是用心雕琢,而不是撤换,如果撤换,无异于自断手足。不久,袁某人就收到了李鸿章的密电,电文中口气严厉,要袁某人以后临事务以稳妥、慎重为要,力戒浮躁自扰。这几句话对袁某人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