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曹叡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称魏明帝,是曹丕与文昭甄皇后所生的儿子,围绕着曹叡的身上,存在着众多的疑点,有说曹叡不是曹丕儿子而是袁熙儿子的,这大可一笑了知,你只需要相信曹丕不会蠢到立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皇帝就行,还有关于曹叡的母亲甄氏是如何死的疑问,不过这不在今天文章的讨论范围,但这些疑问都不妨碍曹叡成为曹魏政权的一代明主。

一、曹叡的身世

怀疑曹叡的身世无非就是:因为曹丕纳甄氏为妾与曹叡的出生年是同一年,也就是建安八年,公元204年,那一年曹军攻破了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俘虏了袁氏的家眷,也就是在同一年,曹叡出生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军攻破邺城是在公元204年4月,如果曹叡也是204年出生的话,那时间还真是有点紧张,正常情况下从怀胎到出生是九个多月时间,除非曹叡是早产,否则曹叡在204年出生就不太可能了。

《三国志武帝纪》: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与甄氏

不过大可不必怀疑曹丕的智商,古人的智商不会比你我低,曹丕不会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曹家的皇帝之位,他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不过因为甄氏的关系,曹丕不喜欢曹叡倒是真的,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迟迟不立太子,曹丕直到临死的前一天,才正式立曹叡为太子,第二天就去世了,这个时间曹丕可是卡得真够紧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曹丕有意让另一个儿子曹礼做继承人,但最终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1是曹叡是长子。

2是曹叡是贤子。

既长又贤,曹丕不立曹叡才是天理难容,长就是年长,曹丕40岁去世的时候,曹叡已经22岁了,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成年人了,已经是完全的自我处事能力,同时曹叡也是曹丕最贤能的儿子,从日后曹叡处事方式、对事件的独特看法及诏书中的文采来看,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曹叡颇有隐忍之心,曹叡甚至为了能当上皇帝,能够容忍并侍奉害死他母亲甄氏的现养母郭皇后,以及放弃对父亲曹丕的仇恨,换取曹丕及郭皇后对自己继承帝位的支持,这厚黑之术和司马懿有得一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叡生母:甄氏

二、曹叡即位之后的魏国的环境

曹叡即位为皇帝这一年是公元226年,刚刚即位为皇帝的三个月后,东吴孙权便趁着曹魏主少国疑之际,发动了对江夏郡的进攻,曹叡以从未有过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眼光判断,江夏太守文聘能够挡住东吴,无需派出援军,事情果然如曹叡所意料的那样,就这样,22岁的曹叡对于皇帝的位置立即就进入了角色,并且完全撇开他父亲留下的四大辅佐重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而自己独立自主地做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要知道曹丕在位时,并没有加封曹叡为太子,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培养曹叡的治国能力,能够在纷杂的国事中根据自己的判断迅速作出决策是一个英明皇帝所具有的基本能力,曹叡显然做到了。

从东吴发对曹魏发动的攻势来看,曹魏在曹叡时代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威胁,并没有比曹丕时代好,曹丕在位六年,也只不过解决了内部徐州割据军阀臧霸的问题,对于外部的威胁曹丕是一个也没有解决,到曹叡即位之时,外部威胁显得更加紧迫,来自外部的威胁有:

1、南方的孙权政权

2、西南的蜀汉政权

3、西北的鲜卑势力

4、东北的公孙氏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明帝 曹叡

尤其是诸葛亮从228年开始北伐以来,更是曹魏政权的恶梦,而且是同一时间发动对曹魏的袭击,这是曹魏建国以来面临最严重的外部威胁,不亚于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时曹魏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不同的是当年可是老谋深算的魏武曹操在世,而曹叡作为一个刚刚即位的年轻皇帝,处理一个庞大曹魏帝国的种种军事及政治问题时,如果一失算则成千古恨,一个处理不好,导致曹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都有可能,所以才显得曹叡更有政治能力。

除了外部威胁,曹叡同时还解决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比如西平郡麴英的叛乱,新城郡孟达的叛乱。

三、曹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蜀汉政权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是:攻其必救之策

诸葛亮于公元228年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曹魏方面的总策划人其实就是魏明帝曹叡本人,一得到消息,曹叡迅速作出反应,令曹真出兵关右,把守进入长安的要道,阻止蜀军赵云部,身为皇帝的曹叡立即进驻长安指挥作战,同时立即从襄樊军区派出右将军张郃率领5万大军攻向街亭,街亭是进入陇右的战略要地,曹叡明显看出了诸葛亮想要夺取陇右的战略目的,才派出张郃强攻街亭,夺取了街亭,就能进入陇右,同时向南又能切断诸葛亮的退路,这是攻其必救之策,诸葛亮不得不救援街亭,哪知道马谡这么快就丢了街亭,只能迫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这就是曹叡策划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北伐

对于诸葛亮后来的数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政策是:尽量避而不战,以消耗战挫败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后面四次北伐都失去突然性,曹魏已经加强防守,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很辛苦很艰难,再加上道路运输不便、粮食供应不顺畅,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劣势,历史上总把阻击诸葛亮的功劳算在司马懿头上,其实曹叡才是那个幕后主使者,在与司马懿千里请战而不战的配合下,曹叡显得如此默契,以及他对第一次阻止诸葛亮北伐亲自上二线来看,作为皇帝的曹叡都是那个幕后策划者。

对付南方的东吴孙权政权,曹叡采取的是:密切关注、酌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