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法朗士”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在一场战乱之中,将领是军中将士的主心骨,因此一旦将领被人捉住,另一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战争失败的一方往往会落下一个十分惨淡的下场。

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的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乱世中最不缺的便是雄杰才人,而三方手下也有着各路才人在出谋划策。三国时期的蜀汉自然少不了能人相助,但其结局也只是以刘禅的投降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被杀死,反而因为在门口写下的“中山寨”三个字而得以存活。

投降原因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的兴旺发达鞠躬尽瘁,最终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而且他在刘备去世之后更是尽心尽力地辅佐着刘禅,为刘禅摆平了许多的事情。奈何刘禅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一直未能成为一个可以领导蜀汉恢复昔日荣光的人,最后只能打开城门,向曹魏所带领的大军投降。

蜀汉的都城是成都,成都作为一个“天府之国”,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刘备虽然占据着极大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了蜀国,但在政事管理中却是一片混乱。当时的蜀汉朝中各大派系林立,明争暗斗十分激烈。诸葛亮一个人支撑着整个蜀汉的运转还要处理派系间的争斗,实在有些分身乏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由于诸葛亮多次带兵北伐,劳民伤财,各个派系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做法更是充满了不满和质疑声,这也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绵竹作为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是有着像诸葛瞻和黄崇这样军事素养突出的人也依旧失守。整个朝臣上下都被一层阴霾笼罩,而他们在阴霾之下想的不是如何与国家共存亡,反而是向后主刘禅提出逃亡东吴或是南下。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即使是有着再多再强的兵力,人人都在想着向后退,无疑是自寻死路之举。

除此之外,刘禅在面对敌人的大军压境时选择投降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邓艾所率领的军队实力远超成都城内的军队实力,即便是有着援军的支持,依旧不可能打得过邓艾。倘若继续反抗,整个成都城到最后都将会沦为一处血海之地,城内的平民百姓都将会流离失或是被敌人抓住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禅深知战争的爆发就意味着伤亡,最后受苦受难的依旧是平民百姓。倘若投降,说不定能让平民百姓免遭劫难;若不投降,那便是生灵涂炭、人间地狱。因此为了百姓的生活,刘禅选择开门投降。

中山寨

在所有人的眼中,刘禅或许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能够时刻想着天下黎民百姓的人,又怎会是一个十分愚钝的人?反之,因为他的这份明智之举,使得他与历史上其他亡国之君相比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曹魏占领蜀国不久之后,司马家便代替了曹魏接管了一切。司马昭更是十分重视这位亡国之君,生怕他会像越王勾践一样卷土重来,朝中的诸多大臣更是直接向司马昭进谏处死这位亡国之君,以防不测。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人,但也依旧充满疑虑,便专门宴请刘禅来试探他。在宴会上,司马昭直接让人奏起了蜀国的音乐,想要借此来使刘禅表露出重新建国的心思,司马昭更是直接对刘禅说:“你想念蜀国吗?”试问哪一个人会不想念自己曾经生长的土地,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可能隔断那份情。

刘禅知道司马昭的意思,便直接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在听到刘禅的这个回答之后也是相当满意,但是他心中的戒备却依旧没有放下,仍在派人全天跟踪刘禅。刘禅在此刻已经知晓了司马昭这场宴会的目的,但他却不会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到羞愧,因为他的出发点没有错,而他也不紧不慢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