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杀猪抬尾巴,各有各的杀法”,套用一下这句话,我想说“父母管教孩子,各有各的管法”。当然这各种管法的结果却是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孩子,大体上来讲就是有的孩子管教好了,成了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有用之才;而有的孩子没有管教好,不但成了家庭的累赘,而且成了社会的负担。这恐怕也是最近几年家庭教育引起越来越多人重视的原因!

说到家庭教育的方式问题,最近有一则消息引人关注,那就是号称家庭教育专家的赵菊英女士,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两段视频。两段视频均涉及到两名初中二年级孩子,在赵菊英女士的强制下,让孩子自己销毁心爱的玩具;甚至针对其中一名男生,还有用戒尺打手,室内安装监控等行为。关于消息详细情况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相关的视频或者文章,在此不再赘述。如果还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朋友,可以搜索详细情况进一步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则视频及相关文章一经发布,迅速受到全国广大网友的关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部分网友表示支持赵菊英女士的家庭教育做法,认为孩子如果不加以严格管教,就会玩物丧志,将来很可能一事无成;也有相当多一部分网友对赵菊英女士的家庭教育做法表达了强烈的愤懑和谴责,甚至认为其是一种“霸凌式”的家庭教育。

看到赵菊英女士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信息,让我联想到两个小故事,先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个小故事,是我在现场聆听台湾管理大师,被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老师讲的。他说大概也是他的二女儿在读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爵士乐,买了很多的磁带,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余世维老师认为对爵士乐的痴迷可能会影响到女儿的学习,于是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女儿的相关音像制品打包销毁扔掉了。当女儿回家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冲出家门想找回自己心爱的东西,可是再也无法找回。当余世维老师看到女儿回来的表情后,感觉自己深深地伤害了女儿的心,直到多年后在大陆讲课时分享到这个场景,依然是懊悔之情溢于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小故事是关于著名航天科学家钱学的,这个故事是在李玫瑾教授的家庭教育讲座上听到的。说的是钱学森在读中学的时代,有一天父亲从厨房拿来一根筷子,让他把这根筷子折断。钱学森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就问父亲为什么要让自己折断这根筷子。父亲并不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执意要他把筷子折断。他只好拿起那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把筷子折成了两段。

父亲看到他轻易地折断了筷子,并没有说话,而是从厨房又拿来一把筷子,让他把这一把筷子折断。他看到后面露难色,说这一把筷子我怎么能折断呢。可是,父亲还是执意让他试一试。他只好再次接过筷子,用了很大力气,的确无法把那把筷子折断。他悻悻地看着父亲,这时候他的父亲发话了,你现在是要比一般的同学聪明一些,但父亲要让你明白,一个人光有聪明还不够,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想到上边的这两则小故事,因为这两则故事都是经典的家庭教育故事,一正一反,都会对我们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回到本文的主角赵菊英女士,她在两则视频中使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广大网友褒贬不一,我也谈自己的三点看法,一是关于玩物会不会丧志?二是销毁孩子的玩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先说玩物到底会不会丧志?

这是毋庸置疑的,无须辩论的,是老祖宗教育智慧的总结,玩物肯定会丧志。成年人玩物丧志的表现就是黄毒赌,因为黄毒赌导致多少人倾家荡产锒铛入狱。青少年玩物丧志的表现就是沉迷游戏,早恋,结拜行为,加入不健康小团体等等,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关于玩物丧志,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有一段论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太多的感官刺激让人体会到的短暂快乐,会让人欲罢不能,痴迷上瘾,尤其是对于自制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孩子,更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就是一些专家所称的“奶头乐”问题。有人说“奶头乐”是西方人带给我们的“精神鸦片”,是一种斗争的策略,想先从精神上和意志上打垮我们。

关于这一点儿,我写过一篇短文叫《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能只满足于感官兴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搜索阅读。

再说销毁孩子心爱的玩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上文中,我提到过余世维老师扔掉二女儿爵士乐磁带的案例。如果仅仅是余世维老师当时看到女儿伤心的表情,或许那件事不会对他有那么大的触动,以至于拿出来做成案例在全国观众面前分享。而是后来他发现,在二女儿成长过程中,再也没有听过爵士乐,对爵士乐彻底死了心,少了一项人生的乐趣,才让余世维老师对那件事懊悔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一想成年人谈恋爱失恋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许就能体会到孩子心爱的玩具被销毁扔掉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因为这两种情感都是曾经拥有的美好而不复存在。有的影响深远可能会持续终生,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失恋后宁愿独守空房而终生不再婚配,有些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从此终生不再碰类似的玩具,而长大后如果有一天看到别的孩子玩类似的玩具,不管长大后的自己是不是有学业成就,都是有一种莫名的痛涌上心头,这就是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因为,对一个孩子而言,在某个特定阶段,他手上的玩具如同国王手上的皇冠一样重要。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中,我们都力求正当防卫,尽量避免防卫失当;而我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孩子往往处于弱势一方,而父母往往用力过猛,甚至达到了防卫失当的程度,如果管教孩子的过程到了“防卫失当”的程度,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谁能预估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说一说,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太多,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父母或家人包办过溺爱多过,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有相对明晰的界限,导致家长喊累,孩子抑郁,老师被骂,当然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实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就两点,一是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养成,二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当然这两点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需要家长年累月的付出。这两点做好,远比教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报各种辅导班更有价值。

家庭教育事关千万家庭,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弥补了。就算像在电视剧《小别离》三步曲中上演的一样,就算大号练废了,再弄个小号练,那也是小号的人生,而不是大号的人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也不赞成一句养孩子流行语:一胎按书养,二胎按猪养。

对于赵菊英女士的家庭教育方式看法,或者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